論民族文化在貴州生態旅遊發展中的價值
社科縱橫
作者:石青
【摘要】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是介於旅遊發展戰略和旅遊開發的一種全新的文化旅遊理念,在風景秀麗、民族傳統保護良好的民族自然村寨開展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是一種開發民族旅遊業的旅遊新思路。
【關鍵詞】民族文化;貴州生態;旅遊發展;價值
一、近年來,發展民族文化對貴州省旅遊業發展的製約
濃鬱的民族風情和獨有的民族文化是發展貴州省旅遊業的基礎。現代都市人對貴州省的民族文化以及少數民族人們另類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表現出民族文化的商業價值,是貴州省區域旅遊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就使得旅遊地區有意識地挖掘和開發旅遊相關的文化性資源。刻意追求滿足遊客們的需求而使得本民族文化商品化發展,必然會加快當地社會文化向淺表性變遷,與此同時,大量的外來文化對原生文化係統的擾動,導致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的趨同。在係統內部刻意地迎合與係統外部文化的衝擊雙重作用下,傳統文化會不斷萎縮、失真;傳承會中斷;最終將喪失。期間可能會使旅遊地社會文化出現不協調發展,導致人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改變,擾亂社會穩定,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旅遊業的發展,需要通過相應機構對其做出調整。地方民族特色的消失是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一是旅遊資源質量的下降降低了其吸引力,並喪失應有客源市場。二是漸漸失去原生態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也就漸漸地失去民族文化競爭力優勢,由旅遊業帶動的地區經濟發展也就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旅遊業的發展,雖然可以改善旅遊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能使傳統的少數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麵得到了複興與加強,也能增強少數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但不能忽視因為旅遊業的發展,其他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所帶來的衝擊。一方麵旅遊開發中各種外來旅遊產品為迎合旅遊者心理,使民族文化趨向商品化和低俗化,這類旅遊產品不僅易被複製、降低其吸引力,過分注重文化的迎合性和表演性,還會造成對文化深層次內涵的忽視和丟失。很多古跡遺址的重修重建不僅沒有恢複原貌,更沒有體現原本文化的內涵,如果任由這種偽文化形態的產品充斥市場,不僅會降低民族文化固有的價值,對旅遊業的發展也會造成負麵影響。這是現代社會強勢文化的經營理念在少數民族心態中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麵旅遊地居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變遷。旅遊使文化出現近距離比較。民族文化作為較弱勢的文化對外來文化的羨慕和盲從會導致旅遊地居民行為式從模仿到追求,對本民族文化傳統從懷疑,輕視到放棄。旅遊地原有的社會文化傳承機製出現裂痕,特別是從旅遊發展中獲得利益的人群對強勢文化的趨同心理,引導了從言談舉止、衣著服飾到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精神風貌等一係列轉變。當前,貴州少數民族旅遊區這類現象已越來越明顯。當我們在探究貴州省的人文生態旅遊發展時,不得不將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放在第一個位置。
二、貴州省生態旅遊發展中旅遊資源開發的價值思考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首先會對少數民族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產生影響,使之產生更新和變更,這是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旅遊業發展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促進,與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的消失伴隨出現,進而製約旅遊業的持續發展。發展旅遊業是貴州區域擺脫貧困的最佳出路,但是外來文化不加限製地導入,事實上剝奪了少數民族文化自由選擇的權利,也使得旅遊業難以持續發展。從貴州區域的社會性質和旅遊產業特征出發:一是要尊重少數民族對文化的判斷和對文化自由選擇的權利;二是將自然環境保護觀念應用於社會人文環境中,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三是轉變旅遊開發意識,即貴州區域無須用現有景區開發標準進行資源開發。四是轉換經營理念,不再為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而被外來文化所侵蝕,將自己民族文化商品化,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貴州民族文化的傳承,建立貴州人文生態旅遊區。人文生態旅遊首先在於要有真實性,要讓遊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這種旅遊項目必須特別重視保持其真實性,在一切細節上都要力求突出本民族的特點,力戒矯揉造作。民俗不能拋離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語境,被置於戲劇化、儀式化的場景之中,成為觀賞和被觀賞的對象,會威脅著民俗文化的豐富個性與創造性,變成一種同質化的大眾文化。對於旅遊地文化尤其民俗文化來說,易遭到異地文化的衝擊和同化,導致地方文化的獨特性被削弱。從現在各地舉辦民俗節慶活動的實踐看,要成功舉辦一次民俗節慶活動,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揚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不宜人為地加以現代化或隨意進行附加,把一個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動,搞成一個農民歌舞調演、農貿集市。對旅遊地要相對封閉措施、堅持民俗旅遊民眾辦,這是一種抑製同化的有效方法。這樣保持以地方習俗為主要旅遊對象、當地群眾參加經營的相對封閉性,既能防止民俗文化被同化,體現民俗旅遊真正的民族味、樸實感、親切感,又能造成文化、經濟以及社會諸方麵的相對神秘性,來刺激區域旅遊動機的產生,帶來更多的客源;其次,旅遊資源的開發,關鍵在於要提高遊客參與和體驗性,人文活動類旅遊資可以通過實物展示,但更重要的是依托一定的文化活動過程,向遊客展示生動、獨特、新奇、神秘、有趣的文化內涵。增強旅遊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刺激性,提高遊客的參與性,主動性,變靜態旅遊為動態旅遊,能夠使遊客充分感受豐富又深厚的文化內涵,由此提高旅遊產品的附加值,不斷壯大產業規模。作為人文活動類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節慶活動,對遊客往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每個民族在舉辦節慶期間,都要舉行一些民俗活動,如歌舞表演,祈福迎祥等。這些別開生麵的活動會給旅遊者帶來無窮樂趣,並且由於旅遊者參與活動,與當地人溝通交流,延長了參觀停留的時間,感受了異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