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丹東新建鴨綠江大橋對丹東發展的影響(1 / 2)

丹東新建鴨綠江大橋對丹東發展的影響

社科縱橫

作者:趙靜

中國與朝鮮貿易流通量的70%的貿易以上是同丹東和新義州的交通網絡進行的。而現在這條交通網絡是始建於1937年的丹東與新義州間的中朝友誼橋。作為丹東與新義州間唯一的貿易通路,連接朝鮮和中國的朝中友誼橋(鴨綠江鐵橋)由於年代太久,20噸以上的貨車無法通行,且隻能單向通行,成為製約朝中兩國人員往來及物流的瓶頸。

據統計,丹東現有大小貿易公司五百多家,去年丹東市外貿出口總額達32.72億美元,其中近七成來自中朝貿易。可見對朝貿易對丹東的重要性。而朝鮮全國貿易總額的90%是來自與中朝貿易合作,這其中的70%以上是通過丹東——新義州交通網絡進行的,所以在丹東地區的中朝貿易對朝鮮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明的。基於此雙方經過多番商議終於與2010年達成協建立新的鴨綠江大橋,以滿足每年達27億美元的兩國貿易規模。那麼,占據地理優勢的丹東必然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麵得到全麵的提升。

在建中的丹東新鴨綠江大橋連接中國丹東市新開發區浪頭和朝鮮新義州市南側龍川,總長20.4公裏,寬33米,具有往返四車道,是一座吊橋。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海龍和朝鮮外務省副相樸吉淵2010年02月25日在遼寧省丹東市簽署了《中朝關於共同建設、管理和維護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的協定》。項目投資估算約為22億元人民幣,於2010年8月開工建設,曆時三年的時間,現已完成塔頂封頂和主橋合龍,完成總工程的80%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夏天正式投入使用。

一、拉動丹東房地產業

作為半個丹東人,也真的是深切感受到“荒灘變黃金”的奇跡。浪頭是一個隻有不足萬人的小鎮,麵臨鴨綠江的灘塗地帶更是少有人問津,七年裏年裏,都沒有去過這一帶,甚至很多丹東的當地人都沒去過這一代帶。隨著丹東新鴨綠江大橋項目的確立,丹東的新城區轉移到國門灣,原來一望無際的荒灘也被矗立起來的高樓代替。很多樓房還沒有封頂,出售率就達到70%。

在這個經濟環境寒冷的“嚴冬”,在全球企業“投資觀望”的陰影下,在建築業冬閑期,很多房地產業不景氣,但是丹東卻反而逆流而上,前景大好,興建商務酒店、會所、步行商業街、購物中心、SOHO、商住樓、寫字樓、住宅樓、中心花園等。這不得不說是丹東新鴨綠江大橋帶來的福利。

二、對經濟貿易的有利影響

新鴨綠江大橋不論是建設過程中還是建成以後,都對丹東產生諸多有利影響。

丹東大橋的建設給丹東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在總體上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同時,自2010年02月25日《中朝關於共同建設、管理和維護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的協定》簽訂以來,丹東的招商引資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東南亞新加坡投資商斥資十億人民幣投資丹東新城區房地產業,亞洲第一商業地產巨頭、亞洲第一不動產經營商——萬達集團為丹東投資八十億人民幣,及世界500強首位的沃爾瑪的相繼破格投資,等等陸續多家投資商的駐入,數不清的合作項目被建立和正在建立。丹東不再隻是邊界小城,而是蓄勢待發,將要逐漸步入世界的國際大都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