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推動助農取款點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亟待關注
社科縱橫
作者:宋鋒
【摘要】自恩施州開展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以來,有效解決了貧困山區農村取款難、轉賬難等問題,徹底貫徹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將惠農、便農落到實處。但筆者在開展助農取款工作的調查中發現,當前助農取款點管理極不規範,諸多風險隱患亟需得到關注。
【關鍵詞】農村金融;支付工具;助農取款
在恩施廣大農村地區,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全轄ATM鄉鎮覆蓋率已達99%,POS機鄉鎮覆蓋率達100%,很大程度滿足了農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有效解決了取款難、轉賬難等簡單金融服務訴求。但隨著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工作日益推進,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在合規性、業務性質、服務模式、機具設置等問題也日益顯現,影響了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的持續推進。
一、主要問題
(一)未建立助農取款業務約束條件
調查顯示,在諸如助農取款點等農村支付服務點運營過程中未形成統一、嚴格的措施來約束單筆業務交易金額或單日單卡業務交易筆數。從查看商戶業務交易流水發現,絕大部分商戶對每日每卡交易金額上限和交易筆數不了解。比如在鹹豐縣XX助農取款點,從其留存的銀行卡交易憑證發現單筆取款金額最大額達2000元,轉賬金額最大額達4000元;另外還存在單日單卡累計取款金額超過1000元的現象。違反了人民銀行要求的助農取款點每日每卡累計取款金額不超過1000元的規定。
(二)未達到農村支付機具配置效益最大化
調查發現,助農取款點存在支付機具重複布放,不同金融機構常選擇同一家商戶布放各自的固定電話支付終端或轉賬電話,造成資源使用效益較低。恩施市石窯鎮銀行卡助農取款點同時布放著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村信用聯社的固話支付終端,而其中信用社的固話支付終端使用率幾乎為0。根據商戶反映,來此取款轉賬的人群主要是鄉村教師及公務人員,其所持銀行卡發卡行均為郵政儲蓄銀行,而來此取款轉賬的農民朋友較少,且其中發卡行為信用社的仍然很少。
(三)未形成統一規範的管理模式
調查發現,在助農取款點運營過程中,商戶的綜合知識水平是影響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部分助農取款點存在嚴重的管理風險。一是商戶對在此交易的信息未進行逐筆登記,且未留存客戶交易憑證及簽名,如果發生的涉及銀行卡交易金額的糾紛將無所適從;二是商業銀行對助農取款點的管理、維護上未缺位,尚未形成統一的規範管理模式,無法指導商戶規範業務操作流程,對地區推進助農取款點的建設留下諸多隱患。
(四)未形成統一的資金供給鏈
助農取款點通常在資金流動性較強,現金比較充沛的商鋪中,比如超市、手機代理商、藥店、家電專賣等,能滿足農民日常資金要求。但遇上農保資金發放日或節假日等特殊時期,現金供應壓力較大,日均現金需求量達2-3萬元,商戶為此需往返銀行網點多次取出自己賬戶存款滿足客戶取現;而對於現金量不充沛的商戶,現金供應則無法及時補充。
(五)跨行交易需求無法滿足
調查發現,由郵政儲蓄銀行建立的助農取款點均無法進行跨行交易。在全州農村地區,郵政儲蓄銀行共布放158台轉賬電話,共發放涉農補貼6000多萬元,僅占涉農補貼總額的5.26%。致使該行布放的固話支付終端使用率較低,各銀行間金融機具無法實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