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生活飲用水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工藝(1 / 2)

淺談生活飲用水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工藝

行業科技

作者:楊念東

【摘要】生活飲用水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飲用水水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家在2007年頒布了最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也對淨水廠的飲用水處理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生活飲用水處理技術的探討,分析飲用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曆程,從常規的處理工藝逐步深化,分析飲用水深化處理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生活飲用水;飲用水處理;深化處理

根據中國環保部《2009年全國水環境質量狀況》,我國目前203條河流408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麵中,處於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麵比例分別為57.3%、24.3%和18.4%。今年又是強製性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現實情況是,一方麵全國範圍內的水源地汙染情況嚴重;另一方麵社會對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要求愈來愈高。針對源水中出現的新汙染問題及飲用水衛生要求現狀,人們不斷地在飲用水水質處理技術及處理工藝方麵做出了大量研究工作。

1 飲用水水源汙染及危害

自古以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人類社會幾萬年的生存在很程度上是依賴水才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但是,現代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曆史,如果最早從1804年英國應用沉澱、過濾作為集中式水處理廠算起,總共還不到200年。目前沿用的水處理工藝,即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卻是一百年前就已定型的傳統技術。雖然人類在淨化理論方麵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提高,在水廠工藝設計和處理構築物型式上有所改進,但飲用水處理工藝流程卻基本上依然如故,本質上並沒有更新和突破。然而,作為水處理對象的水源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若以百年前的絕大多數水深而言,由於那時工業尚不發達,天然水極少汙染,水中除了泥砂、無機膠體類雜質和天然有機物外,很少有其它雜質存在。隻要應用常規處理工藝,就可得到清涼、透明、無色無嗅、味道可口的飲用水。僅僅在幾十年以前,飲用水處理的任務是除濁、除病菌和保證飲用者免生水致疾病而已。

近年來,現代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合成化學工業的突飛猛進,使得人工合成化學物總數已超過4萬種,每年還有上千種新品種投放市場。這些化學物的相當大一部分通過人類活動進入水體。例如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農業上使用化肥、除草劑和殺蟲劑的流失等等,使水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顯著的變化。在進入水體的品種繁多的化學物中,有機物在數量和濃度上占絕對優勢。不少有機化學物對人體有急性或慢性、直接或間接的致毒作用,還有致崎、致瘤和致突變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表明,人體所得的各種疾病,80%與水有關。據國際自來水協會報導,每年有2500萬5歲以下的兒童,因飲服受汙染的水致死。

據現有檢則技術,已發現給水中有2221種有機物,飲用水中有765種,其中有20種致癌物,23種可疑致癌物,18種促癌物,56種致突變物。世界各地對受有機汙染的飲用水富集提取物所進行的致突變試驗發現許多陽性結果。我國上海、北京、武僅、哈爾濱、新腸塔什庫爾幹、伽師等地也發現飲用水致突變的陽性結果。由此可見,飲用水探的汙染以及常規的水處理工藝去除汙染的局限性,使人類健康正麵臨日益嚴重的成脅。

2 傳統飲用水處理工藝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