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傾誠之戀》的敘事技巧
理論研究
作者:甘悅寧 董金蘭
【摘要】張愛玲的中偏小說《傾城之戀》是其很多作品當中的代表之作。此部小說打動了無數讀者之心,皆因作者在這部作品當中所采用的寫作技巧是非常獨特的,而這種獨特的技巧也成就了這部作品。將就這部作品的獨特技巧——敘事技巧,做一個淺顯的分析,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關鍵詞】敘事;女性;第三人稱視角;全知視角;顯身;隱身
《傾城之戀》是一代才女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傳奇》。張愛玲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她的小說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當代的很多文學評論家對張愛玲文學的研究和關注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達到了和魯迅相提並論的程度。她的小說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本文試圖從敘事學角度對她的中篇小說《傾城之戀》作一技術性的分析。
《傾城之戀》是一個關於“逃離”的故事,是一部關於香港和上海雙城的“傳奇”。作品寫於I943年9月,張愛玲在《傳奇》扉頁這樣解釋:“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裏麵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尋找傳奇。”她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傳奇的一生,傳奇的文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她的小說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王德威在《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的文學影響力與“張派”作家的超越之路》中就列舉了白先勇、施叔青、朱天文、蘇童、王安憶等“張派”作家。隨著文學批評模式的不斷增多,張愛玲的小說文本獲得了不同方式的解讀。筆者認為有多少種批評模式,就有多少種解讀方式。本文試圖從敘事學角度對她的中篇小說《傾城之戀》作一技術性的分析。
一、小說大都采用第三人稱敘述視角進行敘述
第三人稱敘述即從與故事無關的旁觀者角度進行敘述,也就是全知視角敘述。《傾城之戀》中除對話以外大部分的篇章基本都是全知視角敘述,如:“她答應了徐太太。徐太太在一星期內就要動身。流蘇便忙著整理行裝。雖說家無長物,根本沒有什麼可整理的,卻也亂了幾天。變賣了幾件零碎東西,添製了幾套衣服。徐太太在百忙中還騰出時間來替她做顧問。徐太太這樣的籠絡流蘇,被白公館的人看在眼裏,漸漸的也就對流蘇發生了新的興趣……”
“他每天伴著她到處跑,什麼都玩到了……晚上他們常常出去散步,直到深夜。她自己都不能夠相信,他連她的手都難得一碰。她總是提心吊膽,怕他突然摘下假麵具,對她作冷不防的襲擊,然而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他維持著他的君子風度。她如臨大敵,結果毫無動靜。她起初到覺得不安,仿佛下樓梯的時候踏空了一級似的,心裏異常怔忡,後來也就慣了。”
在以上列舉的段落中,作者以全知的角度對故事裏發生的事和故事裏的人物進行敘述,並作出了自己的評價,這其中也夾雜了張愛玲本人對於人生的體驗和評價。張愛玲以這種全知視角的敘事情境,作為貫穿她的故事的聯結,這符合古典小說的“全知視角”的敘述角度的特點。
二、眾所周知,從敘述學上來說,現代主義小說的“現代性”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采用“限製視角”的敘述角度而拋棄古典小說的“全知視角”的敘述角度進行敘述
《傾城之戀》寫作於1943年,那時小說敘述藝術的主流已經是現代主義的小說敘述藝術。但是,張愛玲還是選擇了“全知視角”的敘述視角,這不能不說是張愛玲的一種自信。她的自信緣於她能夠創新。她的創新表現在她在這一敘述原則的前提下,在小說中轉換了敘述視角,常常以某一主要人物的視角進行敘述,也常常選擇一個對環境可能有特殊敏感或有陌生感、新奇感的人物,作為敘述的視角。如《傾城之戀》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有這樣的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