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的曆史演進
理論研究
作者:何澗
【摘要】中國夢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全國的高度關注,它既是新時期全中國的奮鬥目標,也是每個中國人的美好願景。但中國夢並非隨著它的正式提出才產生的,實際上每個時代的中國都肩負著不同的使命、憧憬著不同的夢想。正是這些夢想的一步步實現,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物質精神財富。了解中國夢的曆史演進,既有利於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夢想成果,更有利於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的圓夢道路。
【關鍵詞】中國夢;曆史分期;民族複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時代解讀,既飽含著對近代以來中國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宏偉願景,明確指出複興是中國夢的關鍵所在。
一、古代中國的輝煌,乃夢想之源
中華文明堅實穩固、一脈相承。中國幅員遼闊,擁有多種地形,地跨多個溫度帶;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內豐富的水源蘊含著華夏文明的開端;這一切天賦的條件使中華民族極具層次地豐富、發展起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百家爭鳴各種文化思想的傳播發展,以及各割據國之間或議和或戰爭的頻繁交往,天下早已經隨著文化的交流融合而變得難以分割。最終隨著秦王朝的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封建帝國王朝被開創,舉國改製促進統一。
其次,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燦爛無比。從思想精粹來講,中國古代既有“克己複禮為仁”的儒家學說,又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既有法、術、勢相結合的法家思想,又有主張“格物致知”的程朱理學,其中衍生出來的思想流派更是不勝枚舉。從技術創新來講,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都源自於古代中國。這些發明的傳播與普及極大地促進了世界文化的傳播,並且使世界各地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二、近現代中國的曲折,是圓夢之路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夢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現實社會各矛盾逐漸突出,包括代表中國工農聯盟的共產黨與北洋軍閥、日本侵略者以及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國民黨之間的矛盾,革命之勢愈演愈烈。這也意味著實現國家解放、自強之夢的道路更加艱難曲折。但由於中國共產黨不斷學習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並把它和中國實際緊緊地聯係在一起,革命時期道路的方向性十分明確,而新中國的成立、國家實現獨立自主也告訴我們: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家製度。至此,隨著封建清王朝的“天朝上國”美夢破滅,一百多年來,前仆後繼的各階級仁人誌士在恢複中國獨立、洗清民族恥辱這條圓夢之路上,英勇奮鬥,終於舉起了勝利的旗幟。
(二)社會主義過渡與初級階段建設時期的中國夢
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初期探索的建設,是我國富強之夢的好開始,“三大改造”和五年計劃從經濟上確定了社會性質,奠定了工業化基礎。同時,這一時期又是一個實現夢想必須經曆的迷蒙過程。我們通過向別國學習,為日後中國的建設提供了或正麵或反麵的豐富經驗;也通過自我反思自我探索,得到了建構了一係列科學的理論,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成熟就是其中的代表,為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核心的精髓——實事求是,同時領導人的探索也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