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紀伯倫英語文學的“聖經文體”(1 / 2)

淺析紀伯倫英語文學的“聖經文體”

理論研究

作者:謝聰

【摘要】自一九一八年第一部英文著作《瘋人》出版以後,紀伯倫的文學創作就受到美國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在美國出版界,紀伯倫的文學作品一直倍受矚目。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期間,《先知》銷售量的驟增,甚至引起出版界的大討論。而紀伯倫文學作品中由東方書寫到生命書寫的主題轉變,也與他身處的西方語境有著深刻的內在聯係。但目前國內的紀伯倫相關研究,對其“東方背景”的倚重非常明顯。大多數研究成果所依據的紀伯倫相關資料不是阿拉伯文就是中文。這無形中造成了國內紀伯倫研究領域的知識盲點:忽視紀伯倫及其文學創作與美國、乃至西方語境的聯係,以國籍和民族身份“定位”紀伯倫。

【關鍵詞】紀伯倫;英語文學;聖經文體

前言

一九一七年,在進行文體探索的過程中,紀伯倫向他的情人瑪麗·哈斯凱爾明確表達了對“聖經文體(the Bible style)”的興趣:“《聖經》是用英語寫的敘利亞文學,它是一種聯姻的結晶,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與英語《聖經》相匹敵”。在隨後的英語創作中,紀伯倫有意識地開始嚐試“聖經文體”的寫作形式,《先知》是第一次試水。

一、紀伯倫聖經文體的主要體現

紀伯倫對聖經文體的接受主要體現在體裁形式和敘事風格方麵。

(一)從體裁形式上來講,紀伯倫的英語文學創作主要采納了聖經文體中的智慧文學(wisdom Literature,exemplum)和福音書兩種體裁。

智慧文學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文學體裁,並非《聖經》的專利,世界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智慧文學。從文本內部功能上講,它充當抽象的、道德的、哲理的或教義訓誡的形象例證(example:illustration)。從文本外部功能(Extratextual Functions)來講,它包括了訓誡(didacticism)、幽默(humor)和諷刺(satire)功能。從類型上看,智慧文學主要包括了以下幾種形式:寓言和比喻(the Parable)、諺語或格言(the proverbial Exemplum)。

福音書是一種綜合性傳記文學,基本構成單位是流行於初期教會中的有關耶穌的片段傳說。這些傳說可分為耶穌的事跡和耶穌的講演兩大類。從內容上說,1928年出版的《人子耶穌》是一部記述耶穌言行的書,它從耶穌的家人、門徒、信眾、敵人以及見過耶穌、聽過耶穌言論的普通人、祭司等等各式各樣形形色色人物的視角上出發,對耶穌從幼年到青年的成長經曆、耶穌傳道中的言論與行為,作了多角度的描述。從形式上說,《先知》在整體結構上模仿了四卷福音書中《馬太福音》的“登山訓眾”。兩部作品在整體排篇布局上非常近似。這種近似首先表現在人物上。在“登山訓眾”中,一共出現了三組人物:耶穌、信眾和耶穌的門徒。

(二)在敘述風格方麵,紀伯倫的英語文學創作具有聖經敘事的簡約、含蓄特點。紀伯倫英語文學作品中的敘述風格同樣是簡約、含蓄的,瑪麗曾這樣界定這種風格:一種通用英語(universal English)—簡單的結構,“純線”英語(the simple structure,“pure line,English)。簡約、含蓄的敘述風格非常鮮明地表現在紀伯倫的英語文學創作中。作為紀伯倫英語文學創作的重要體裁形式之一,智慧文學的本質特點,實際上是以簡約、具象的方式表達深刻的哲理或道德內涵,其敘述風格顯然是簡約、含蓄的。簡約並不代表淺顯,含蓄也不意味著艱澀,紀伯倫擅長運用簡約含蓄的語言表達自己睿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