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凶年紀事》中的不可靠敘述(1 / 3)

淺析《凶年紀事》中的不可靠敘述

理論研究

作者:張璐

【摘要】庫切在《凶年紀事》中采用多個敘述者和第一人稱敘述來呈現小說故事,小說人物C先生和Anya的敘述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作者通過不可靠敘述來調動讀者積極思考,並且持懷疑的態度來反思小說中C先生的評論文章。

【關鍵詞】庫切;《凶年紀事》;不可靠敘述者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John Maxwell Coetzee)是南非白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庫切獲獎頗多,折桂無數,於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注重精致的結構和含義豐富的對話,在看似簡單的情節和平實的語言中蘊含著豐富的思辨性,對西方文明中的虛偽道德給予了深刻批判。

一、作品簡介

小說主要情節是,2006年,德國的某個圖書公司邀請了六位來自不同國家的作家任選有爭議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C先生就是受邀的其中一位作家。他來自南非,在晚年移民澳大利亞,獨居在悉尼的一棟塔樓裏。某個中午,他遇到了一位名叫Anya的美麗少婦,C先生聘請她擔任自己秘書,整理手稿。期間,C先生認識了Anya的男友Alan。Alan自私、虛榮,盡一切手段拚命撈錢。當Anya接觸了C先生與他的文章後,慢慢的與Alan產生了思想上的疏遠感。圍繞著政論文章的寫作、定稿,老派知識分子C先生、善良體貼的Anya與投機拜金的Alan進行了一係列的語言交流和思想交鋒。最終,在C先生的影響下,Anya離開了Alan,回到菲律賓。

《凶年紀事》中的敘述者有兩個,一個是C先生,一個是Anya,他們分別用第一人稱來敘述相同的事件。有時候兩人的敘述會產生歧義,敘述者C先生是不可靠的。

二、《凶年紀事》中的不可靠敘述

最早研究可靠的敘述者與不可靠敘述者的是布思。他認為“可靠的敘述者指的是當敘述者在講述或行動時,與作品的思想規範相吻合,不可靠的敘述者則並不如此”。在裏蒙·凱南看來,不可靠敘述者由於其道德價值規範與隱含作者的道德價值規範不相吻合。詹姆斯·費倫對“不可靠敘述”進行了重新闡釋:“如果某個人物敘述者是不可靠的,那麼他關於事件、人、思想、事物和敘事世界裏其他事情的講述就會偏離隱含作者可能提供的講述。”

庫切運用不可靠敘述來增強書中故事的可讀性。讀者不僅懷疑C先生敘述的他和Anya的故事的真實性,而且還會對C先生所寫的文章產生質疑。在《凶年紀事》中,有以下兩點可以體現出不可靠敘述者的敘述技巧。

第一,不同敘述者C先生和Anya的敘述之間的矛盾,使讀者難以辨別敘述的真實性。C先生和Anya所說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兩者所說的內容大相徑庭。比如在敘述C先生和Anya的第一次相遇時,C先生和Anya就產生了很大的歧義。C先生的敘述如下:

Such a garrulous old man, she will remark to the owner of the pink shirt with the white collar, I had a hard time getting away from him, one doesn’t want to be rude. I live on the ground floor and have since 1995 and still I don’t know all my neighbors, I said. Yeah, she said, and no more, meaning,

但是Anya的敘述並非如此:

Where are you from· he demanded that first day in the laundry room where it all began. Why, from upstairs, kind sir, I said. I don’t mean that, he said. Where were you born? Why do you want to know? I replied. Am I not blonde-eyed and blue-haired enough for your tas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