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位於句尾的“來著”的語法意義
理論研究
作者:張琳鵬
【摘要】“來著”是漢語口語中經常使用的虛詞,主要用於陳述句和疑問句的末尾,本文主要從CCL語料庫中的一些實例出發,主要論證位於陳述句和疑問句末尾的虛詞“來著”的語法意義,並且試圖提出“來著”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來著”;語法意義;教學策略
一、引言
“來著”是人們經常使用的口語詞,對於“來著”的曆史起源及發展、詞類、詞義以及語法意義和句法位置等方麵,都引起了很多專家學者的研究興趣,他們對於“來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關於“來著”,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第四版中認為:“來著”是助詞,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發生的事情,它也可以表示事件發生的時間在將來,於是把“來著”作為動態助詞使用,同時將“來著”與“的”進行比較,認為“來著”偏重於肯定動作行為,例如:“我七點鍾吃早飯來著”,隻是肯定“吃早飯”這動作。其實,以上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首先“來著”是不是動態助詞?還是孫錫信和熊仲儒等認為“來著”是語氣助詞;其次,“來著”的位置就隻出現在句尾嗎,有的“來著”的位置就出現在句中,例如:我遇到了曾經幫你來著的那位先生。
本文對於“來著”的詞類和位置等方麵的問題不多加討論,僅僅針對主要位於句尾的“來著”的語法意義進行嚐試性的論證和闡述。
二、“來著”的語法意義
現代漢語中,“來著”主要位於陳述句和疑問句的句尾,王力先生在《中國現代語法》第二十二節中指出:“語氣詞不是敘述詞的語氣,而是表示全句的語氣,自然它們最適合的位置是在句末。語氣詞雖然各有其語法上的意義(如決定、疑問、反詰、誇張等),但多少總帶著些情緒。”所以,我認為“來著”其實是一個語氣詞,它本身的語法意義就是表示語氣,在陳述句和疑問句中分別表示不同的語氣,以下對其進行討論:
(一) 陳述句句尾
當“來著”用於陳述句句尾時,目前學術界對“來著”表示“過去”的語法意義並無異議,但對它到底表示“近過去”還是“遠過去”的問題一直未能達成共識。浚三和王力認為:即使過去很久的動作,隻要主觀上認為很近,句尾就可以用“來著”。
當“來著”表示“近過去”的意義時,例如:
1.剛才王麗來找你吃飯來著。
2.一個小時前他還發燒來著,怎麼這會兒又好了?
3.我上午去商店買東西來著。
以上句子都是表示“近過去”的意義,而且句中都相應出現了“剛才”、“一個小時前”以及“上午”這些明確的時間詞。
“來著”表示“遠過去”的意義時,例如:
4.他去年過年還回家來著,怎麼今年沒回呢?
5.去年我見他的時候,他身體還健康來著,怎麼今年就成這樣了?
6.小時候媽媽是這麼教育我來著。
以上句子雖然“來著”表示一年或幾年前的動作和狀態,但是說話者心理上認為距離很近,覺得一年甚至好幾年的時間過得很快,所以也可以用“來著”表示。
除此之外,“來著”也可以出現在沒有明確的時間詞的句子中,同樣表示“過去”的意義。例如:
7.她是語文教師出身來著,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好了。
8.媽媽怎麼教育你來著,你怎麼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