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從一開始就向對米-戈不利的方向發展—— 僅僅第一波攻擊,米-戈的主力艦就被殲滅殆盡了,絕大多數GAX也被放倒。但隨著原本措手不及的米-戈反應過來、有組織地展開反擊,利維軍的損失開始直線上升。米-戈反撲之猛烈超乎預料,不過利維軍也不是好欺負的,各型龍兵都以無可估量的龐大規模殺進戰場,來來往往投送兵力的“海象”飛艇、巨型運輸機之多抵得上好幾座空中城市。照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米-戈無人軍隊就會徹底失去重武器掩護,就算與甲蟲族會師也無力回天。
第二步:天空優勢。
米-戈屠殺CRAB軍時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在如雲鋪天的翼龍種龍兵麵前蕩然無存。翼龍種翼展18米,與重型戰鬥機差不多;落地站立時頭高7米,可以平視長頸鹿,不管空戰、陸戰都很有一手。與其它龍兵比較,翼龍種防護力相對低弱,火力也一般,主要使用生物激光、等離子射束和孢子彈,都是多數Ⅱ級龍兵的標配。生物激光通常從眼部發射,由攜帶生物發光蛋白的細胞群充當增益介質、晶狀體組成光學共振腔和發射透鏡,定向發射高能激光,並根據外界環境變化自動調整波長以適應大氣窗區。翼龍種的激光不強,一般是瞄準敵飛行器的薄弱部位(如推進器、傳感器、座艙、武器、燃料箱等)打擊;其他龍兵的激光則要猛得多,有的能在1秒鍾內將數百億焦耳能量貫入目標體內,有的甚至能一擊把一整艘萬噸級戰艦打成一包焰火般爆炸飛濺的金屬熔漿—— 但這僅限於大氣層外,否則會出口即炸、先崩死自己和隊友。
與雞肋似的激光相比,離子炮和孢子彈就好用多了。受限於體型,翼龍種的離子炮威力不算大:它們吐出去的是一種等離子體環,初速大概800公裏/秒,爆炸威力至少相當於240公斤TNT炸藥,並能自行追蹤導體,有點像無定形的“導彈”。孢子彈前麵講過,翼龍種的孢子彈與之類似,隻是威力更小、初速更快,並具備製導和近炸功能,適合對付高速、高機動的飛行目標。此外,翼龍種還有別的一些個性化武備,例如翼麵是高能微波炮,用於灼燒地麵目標;喙、頭冠、翼麵前緣、爪可覆蓋等離子體,空戰中直接撞擊、切割對手。
武器有了,動力呢?“翼龍”怎麼可能跟戰鬥機比動力?別擔心,翼龍種體內擁有類似火箭的特殊器官,大氣層外采取無工質輻射推進,大氣層內采取低溫等離子火箭推進,飛到高亞音速不成問題,足夠它們發揮火力的。
說了這麼多,可龍兵畢竟是生物體,哪兒來那麼大能量供給這些裝備?這就要多虧Hela獨自自主的天才發明了:細胞器型真空極化反應堆。這種微型反應堆以細胞器形式存活在龍兵的每個細胞裏,效率雖然不高(它們與真正的、標準的真空極化反應堆之間的差距,可以參考現實中核反應堆與核電池的差距),但還是那倆字兒:夠用。況且除此之外,再無任何能源堪滿足Ⅱ級以上龍兵的可怕能耗。
下麵的就好說了。蒼藍色的天球被黑茫茫、烏沉沉的翼龍種死死遮蔽,混沌一團,辨不出哪是龍兵、哪是夜空;它們猶如撲向農田的蝗群,不分主次先後一哄而上,十打一、百打一、千打一、萬打一,包裹囊括般纏鬥住米-戈生物戰機,保護無人轟炸機群在雪人頭上左衝右突、俯衝掃射,精確製導炸彈、高超音速空對地導彈對地麵上密集不堪的米-戈重武器一一精確“點名”,炸得它們灰飛煙滅,掩護地麵部隊大幅推進;由受控人類駕駛的“藍鯨”四傾轉旋翼運輸機編隊緊追無人機尾跡,拋下一枚枚重達7噸、TNT當量44噸的“炸彈之父”巨型溫壓彈,每一枚都在雪人陣中清掃出一塊近30萬平方米的空曠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