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征虜大將軍的大旗整整立了一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收了起來,期間他們擊敗了追殺而來的幾隊建虜騎兵,狠狠的煞了煞敵人的囂張。在倉皇逃命的人群裏想不紮眼都難,那些手裏有些功夫的,或者不甘願一路逃亡的漢子都聚過來了不少。
經過張四鳴嚴格的篩選,挑出了五百人,個個都是壯漢,孔武有力。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什麼家眷,有的也多數死在建虜的刀下,對建虜有著徹骨的仇恨。臨戰都不用動員,擄袖子就能上。
汪節給這群人下了個定義,死士。
有了這幫人,汪節感覺心裏踏實了許多,這就是他的班底,憑借這幫人就能打開局麵,以後的路,還很長。
汪節將這幫人分為了五個百人隊,每隊十個什長,下轄十人,什長上麵設一百夫長,統帥一隊。分別由林振東,叔廣琪,陳慕古,張尚武以及從遼陽城跟隨來的朱國昌帶領。其中由於張尚武不在,由汪平暫領。至於什長一級,則由各隊百夫長自行設立。一行五百步卒,三十騎兵,直奔三岔河口。
……
兩日後,二十多條船迎風起航,半日時間就過了長生島,中島,在這兩島上整治了些簡單的兵器。
汪節獨自站在甲板上思忖戰事,自己剛招收的那五百人,甲仗不整,手裏的兵器也很雜,不知道遇上建虜會打成什麼樣子。左邊海船上張尚武正偷閑演練幾個什長的功夫,一會兒指指這個,一會兒指指那個,倒也有意思。
“少爺,你可來了,要是再遲些功夫,恐怕我們就棄船去尋找了”
“下次這種傳信的活不要交給我了,汪平汪安不都可以,好在你沒事”
“此事重大哪裏能托付給那兩個小廝,照看船隻,這可是我們的退路,馬虎不得”
想著剛帶人退到三岔河口那天,汪節笑了笑。師徒二人的關係,經過了幾日的分離,反而越發親近了。
“哼,就是大少爺出征,跟著一群人侍候著”,他又不免想到了那日白疏影因為自己沒有理她氣鼓鼓說的話,這丫頭。
老怪一人帶領著八十條船運載難民,怎麼老是覺得有地方不對勁。此刻老怪也不在,難道運難民還上癮不成,隻留了一句帶信來漁村。
“公子,前麵就是麻洋島了,上麵有建虜的駐軍”,船老大楊嶼調著大嗓門將汪節的思緒拉了回來。
楊嶼這次親眼看著建虜橫行遼東,肆無忌憚,弄得民不聊生,因此自願跟隨汪節東征,並且還拉上了其他二十二條船,專門給汪節運兵用,也不辜負了先祖遠航施威德於四海的誌向。
同時,在汪節休整兵士準備東征的幾日裏,努爾哈赤已經派兵侵占了遼南金複海蓋四衛,以及沿途的幾十座城堡,遼南駐軍跟汪節試想的一樣,一兵未動,聞風而降,將大好河山,幾十萬遼民拱手讓人。至此,除遼西走廊一隅之地外,明朝有效統治了二百多年的遼東幾百裏土地,徹底淪於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