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有著和中國不同的報道風格,中國媒體以正麵報道為主,西方媒體以揭露政府、質疑政府等負麵報道為主。再以西方媒體對奧運聖火傳遞的報道來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駐京記者Peter Ford表示,西方媒體對於奧運聖火傳遞的報道主要集中於暴力事件,而不關注和平的一麵,這一點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從西方的新聞標準來看,這些事件更有新聞價值。
也許我們也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偏見,聽聽多方的聲音,學會接受批評的意見,雖然不排除有些西方媒體有刻意詆毀中國的行為,但不要總是認為每個負麵報道都是故意針對我們國家的。
新聞客觀性的正統地位難以顛覆
客觀性的權威地位之所以難以動搖,原因有很多,除了新聞從業者的職業追求外,它也是新聞界的一種自我保護。新聞從業者通過對客觀性與超然的追求來正當化他們的個體自主權;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在戮力達成某種含蓄的討價還價,即通過放棄個體價值來換取新聞選擇方麵的自主。④當新聞工作者需要考慮報道一個事件會造成的後果時,那麼他們就會刻意回避一些對當事人或社會部分人造成傷害的事件,這樣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選擇就失去了自由。而把客觀性作為標準,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選擇時就可以忽視報道的後果,以保護新聞選擇的自由。
客觀性還可以解決媒體與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係。由於遵守這些客觀性準則,新聞媒體就保持了自己的穩定性和保證了接近官方信息源而不必犧牲政治獨立和中立的公眾形象。⑤客觀性可以保持媒體的可信度,如果媒體被看做是有偏見的,會影響媒體的信譽,也會引起一些社會矛盾,客觀性是避免這類問題的擋箭牌。客觀性還是新聞從業者“逃脫責任”的一種策略,在保證所陳述事實真實的基礎上,新聞工作者可以免於被當事人控告誹謗的危險,也可以不必為報道的後果負責。
客觀性也是媒體的商業手段,一個媒體要想獲得大量的潛在受眾,所報道的新聞需要被認為是公正客觀的。像美聯社常被認為發明了客觀性法則,以便將同一條新聞賣給立場各異的地方報紙,美聯社這種做法也是它在當今社會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前提。我們國家總是因無法讓世界更好地聽到我們的聲音而困擾,而要擁有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媒體,必須要樹立媒體的形象,像前文中所提到的在對外報道時針對不同的受眾有不同版本的報道是不可取的。客觀性使媒體的政治傾向不再明顯,與政黨報紙相比,商業報紙看起來更加客觀、公正。
對客觀性有著種種的批判,可新聞客觀性的正統地位還是難以顛覆的,也許以後會有一個更完美的理論出現,但從現在來講,還無法找到更好的理論來代替它的。所以,雖然絕對的客觀性是不存在的,但新聞客觀性依舊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