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老板的管理哲學:孫權的用人哲學(1 / 2)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亮於隆中躬耕隴畝,後經劉備“三顧茅廬”出山為其所用;其兄諸葛瑾(字子瑜),避亂江東,經孫權妹婿弘谘薦於孫權,受到禮遇。初為長史,後為南郡太守,再後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瑾受到重用,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背後中傷他明保孫吳,暗通劉備,實際上是被他弟弟諸葛亮所用的。一時間謠言四起,滿城風雨。孫吳名將陸遜善明是非,他聽說後非常震驚,當即上表保奏,聲明諸葛瑾心胸坦蕩,忠心事吳,根本沒有不忠之事,懇請孫權不要聽信讒言,應該消除對他的疑慮,孫權說道:“子瑜與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也了解得十分透徹。對於他的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義的事不做,不合道義的話不說。劉備從前派諸葛亮來東吳的時候,我曾對子瑜說過:‘你與孔明是親兄弟,而且弟弟應隨兄長,在道理上也是順理成章的,你為什麼不把他留下來,他不敢違背兄意,我也會寫信勸說劉備,劉備也不會不答應。’當時子瑜回答我說:‘我的弟弟諸葛亮已投靠劉備,應該效忠劉備;我在你手下做事,應該效忠於你。這種歸屬決定了君臣之分,從道義上說,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會留在東吳,如同我不會到蜀漢去是一個道理。’這些話,足以顯示出他的高貴品格,哪能出現那種流傳的事呢?子瑜是不會負我的,我也不會負子瑜。前不久,我曾看到那些文辭虛妄的奏章,當場便封起來派人交給子瑜,我並寫了一封親筆信給子瑜,很快就得到了他的回信。他的信中論述了天下君臣大節自有一定名分的道理,使我很受感動。可以說,我和子瑜已經是情投意合,而又是相知有素的朋友,絕不是外麵那些流言蜚語所能挑撥得了的。我知道你和他是好朋友,也是對我一片真情實意。這樣,我就把你的奏表封好,像過去一樣,也交給子瑜去看,也好讓他知道你的一片良苦用心。”

點睛:孫權重用諸葛瑾,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讒言,但因孫權了解諸葛瑾,所以沒有因為讒言而懷疑諸葛瑾,而是對其更加信任,他該做什麼還讓他做什麼,從不加以不必要的幹涉,既然放權給他,就充分地信任他,不無端的猜疑。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聽到讒言就對其下屬不予信任,朝令夕改,今天讓下屬做,明天又不讓下屬做,下屬這麼做,他又讓那麼做,這樣的話,隻會敗壞了自己的事業,導致身敗名裂。

《孫子兵法》裏說道:“將能君不禦”。領導就好比樹根,下屬就好比樹幹,樹根就應該把吸收到的養分毫無保留地輸給樹幹。領導者授權後,就要予以信任,不能授而生疑,大事小事都幹預,事無巨細勤過問。隻要下屬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授權後,就應允許他具有一定的自主權,下屬職權範圍內的事讓人家說了算。隻要不違背大原則,大可不必過問,不要隨意進行牽製和幹預。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領導者用人的一項重要原則。它是指企業領導對下屬要充分信任,放手讓他們工作,大膽負責。一般講,信任下屬有這樣幾個特點:相信下屬的道德品質;認可下屬的工作態度;理解下屬的內在欲求;明白下屬的工作方法;肯定下屬的工作才智;信賴下屬的工作責任感。

信任是對人才的最有力支持。首先要相信他們對事業的忠誠,不要束縛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其次,要相信他們的工作能力,既要委以職位,又要授予權力,使他們敢於負責,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忠於職守。遇事不推諉,大膽工作。對人才的信任和使用還包括當下屬在工作中出了問題,走了彎路時,用人者要勇於承擔責任,幫助他們總結經驗,鼓勵他們繼續前進。特別是在改革的過程中,當他們遇到阻力和困難,受到後進勢力壓製時,用人者要挺身而出,給予堅決的支持和有力的幫助,從而把改革進行到底。

用人不疑還表現在敢於用那些才幹超過自己的人。在這方麵,有的用人者卻缺乏勇氣和信心,對他們手下那些才幹超群、特別是超過自己的人總感到不好駕馭、在使用上有種種限製。他們寧肯將職權交給那些平庸之輩,也不交給超過自己的人。這樣久而久之,在他所領導的單位形成了“武大郎開店”的局麵。真正有作為的用人者充分信任和善於使用那些超過自己的人,這樣在他所領導的單位就能造成人才薈萃、生機勃勃的局麵。

孫權同時也是一個分攤壓力的高手。能否有效地減輕工作帶來的壓力是體現領導者領導藝術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維持領導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

不善減壓的領導事無巨細一把抓,自己體累,屬下心累,到頭來大多費力不討好。而善於減壓的領導善抓大事,放大權,並勇於與屬下分享權力,進退與共。在這方麵,孫權堪稱表率。他的做法對許多被壓力弄得煩惱不堪的企業領導者都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