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和人不一樣:誠實。
5年前北京方麵本來是買別人的茶的。順路走到她家裏,問第如果多給她錢,可不可以多賣他們一些最好的茶?她說不可能。最好的茶是有限的,一天隻能炒出幾兩。人家說別人怎麼說可以準備出很多最好的茶?她說不可能就是不可能,她隻有19冑斤。隻能賣你15斤,還有4斤已經答應了留給一位朋友的。
後來,北京方麵邀請她去中南海。我會去嗎?他們這麼大幫的人,這麼忙的人我不會去的!
廳裏那張大桌子上,幾個男男女女在裝茶、稱茶,來買茶的回頭客們吼吼喳喳。
電話鈴響,雅琴拿起話筒:哦!你好你好你好!寄去的茶收到了?
雅琴永遠激情地生活著,說你好,也一定是連著3個你好才足以傳遞她的感情。
我看到一遝彙款單,都是彙來的茶款。遼寧阜新的、福建漳州的、黑龍江通河縣的、河南濮陽縣的、上海金山的、河北秦皇島的、廣東中山的、廣東陸豐的。
當然,還有我沒有看到的。還有日本的、美國的、香港的、新加坡的、加拿大的、馬來西亞的。去年秋天一位馬來西亞的朋友來了,看雅琴家正在裝修,說你們現在一定需要錢,我把2005年的茶錢先付了吧。這是1萬。
雅琴說她每年交很多朋友,她的朋友都特別好。她房子也裝修好了,女兒也上了大學的國際金融係了,她心滿意足了。她是趕上了今天杭州的好日子,她感謝所有到她家來的朋友們!現在龍井村有360來戶像她這樣又種茶又賣茶的茶農。時來運轉囉!
梅家塢的惹火係列
杭州到底有多少茶室?這個題目或許可以考倒所有的杭州人。
杭州市區的茶室,或許還數得過來。杭州的梅家塢、龍井村等等茶鄉,家家有茶室。有幹淨的洗手間,有可口的農家飯,更有供你品茶的一份閑適。
城裏人喝綠茶一般用瓷杯。杭州茶農,家家隻用玻璃杯。好像為了增加茶的透明度,讓你先賞水中綠,再品茶葉香。賞,而後品;品,而後賞。似乎覺得梅家塢那滿山滿坡的綠茶,都已入得杯中。
5月2日,我隨便坐進山坡上一家彬彬茶樓。老板娘遠遠迎來。敞開的翻飛的白色短外衣,紅火的7恤,大眼睛,尖下巴,細脖子,一根銀白的細鏈是她身上的點睛之筆。白金的?我這個外行問。白金鑽。她說。白金鑽?我聽不懂。
她掏出項鏈的墜給我看,說這白金鏈是送的,買的是這墜,鑲著鑽石。這個鑽石款式係列,叫惹火係列。
梅家塢茶文化村是杭州茶鄉的又一個品牌。杭州人每有外地客至,很多都要帶他們來此地品賞綠茶吃個農家飯。梅家塢的農家茶室,那才叫惹火係列呢。
老板娘今天好似有火,說五一長假,怕來人太多,調高了小車的停車費,調得太高,本地人來少了。
不過,今大的報紙報道,5月1日雖然雷雨,還是有八九千人去梅家塢品茗。還是惹火。
這位惹火係列的老板娘,說是2003年下半年市裏整修梅家塢茶文化村。她這彬彬茶樓是這裏的樣板房呢。她們夫妻雇了一個廚師,一個洗菜的,—個服務員,生意很好。梅家塢空氣特別好,夏天的溫度最低,每到雙休日,忙得都透不過氣來,午飯常常要到三四點鍾才吃得上。
現在的人鈔票無所謂,命要緊!她大聲說。這是梅家塢茶農的健康宣言。
老板娘走開了,一個服務員女孩輕靈地走來。白色上衣,白色超短裙,白色長靴,隻腰際綁一小紅包。也很惹火。我問老板娘貴姓?她說姓楊。
初次見麵,不便像調查戶口似的問名字。不過我已經用一個符號記住了她:楊惹火。
有個小夥背著一隻音箱,抱著一隻電子琴,拿著一本歌譜和一隻話筒,是獻歌的。見我們這桌沒有動靜,徑直走到對麵茶室。那邊點了好多首歌。從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到刀郞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
小坐茶鄉梅家塢,就很想為閑坐找個理由,很想就這麼悠閑地坐下去了。
於是想起杭州的一個別稱一沐閑之都。告別楊惹火,驅車回市區。遠遠近近的山上,齊壓壓地是茶,這裏的一座座山,是用綠茶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