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瑩說:文化藝術變成產品、產業,才有生命力。我們的藍花布產品兩千多種,都是純天然、純手工,染料也都是植物的。我要讓兩千多年前的曆史走進今天,再加上很多時尚元素。我銷售的,是文化,是回憶,是韻味。
2002年第一屆中國旅遊產品大賽時,有人叫她去玩一下,她糊裏糊塗地拿了個銀獎。後來,她參加杭州西湖博覽會什麼的,她說:好像我去了,我參加了,我得獎了。連國家專利都有了兩項。還有一項正在待批。吳越人家在全國已經有了28家店。北京就有5家專門店。她起家的清河坊街上的這一家,店麵極小。我看也就10來平米。實在應該換一個大一點的店麵了。她那店麵前掛的那件藍花布衣,從開店那天到現在掛了4年了。但是,她的老顧客們,來清河坊街找她這店,往往是一眼先看到這件藍花布衣。或者就是順著門牌找她這148號。一旦換地方,她怕人找不著了。
她說她感謝杭州,感謝清河坊街148號這塊風水寶地!
我看見她手裏一直握著一隻小鉛筆盒。我問可不可以打開給我看看?她說當然。
鉛筆盒裏,是圓規和筆和一張疊起的紙。為什麼隨身都帶著圓規?到哪都帶著。想起設計什麼就可以畫。鉛筆盒蓋上,寫著BABY,寶貝。藍花BABY。
吳瑩說過她以前常常聽奶奶講藍花布。那麼,將來,吳瑩的後輩們,更可以聽一個美麗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杭州清河坊街那塊風水寶地上,有一隻鉛筆盒。打開那隻鉛筆盒,就會跳出一隻圓規和一支筆,告訴你藍花寶貝是怎麼煉成的……
這對雙胞胎姐妹好像是從越劇裏走出來的舞台姐妹,非常江南非常絲竹,柳眉、秀輿,俊俏的下巴,嫵媚的眼睛。然而她們三兩句話就講到八?服裝,汫得那麼輕柔,那麼軟聲細語熟穩隨意,好像不是太平洋地區各國首腦參加的會議,而隻是,隻是她們店裏的一件絲綢上衣。
我不知道她們會不會粗魯一點地說話,她們實在像電視劇裏江南小鎮上的弱女子。
她們1歲的時候就文革了。她們幾歲的時候奶奶就給她們講老上海的故事。奶奶是在上海結婚的,講起老底子(上海人、杭州人都管過去叫老底子)上海的中式服裝,總是心想神往魂牽夢縈。老底子上海的旗袍,便像一個淒美的夢幻,為這對雙胞胎姐妹,營造出一種懷舊的綿軟。她們自小從奶奶那兒盤下了中式裁縫的手藝,到1999年,她們想2000年是龍年,又是香港回歸,中式服裝一定會看好,紅木家具不是也看好了嗎?
到2002年,她們注冊公司的同時,就申報130認證。年底公司成立的時候,已經獲得了130認證。我們不怕苦。雙胞胎之一說。隻怕沒苦讓我們吃。雙胞胎之又一說。雙胞胎姐妹講話,常常像二重唱。
2002年9月,上海人?讓唐裝成為時尚。2002年10月,雙胞胎這威芸品牌的絲綢、棉布、麻、毛服裝,又依托杭州西博會,一個月銷售38萬元,第二個月銷48萬元。現在已經在各城市建起了60多家直營店。
威芸每進入一個城市,就會成為那城市最好的中式服裝品牌。2003年進京後比不上中式名牌木真了,2004年就超過了。現在貨賣得太好,貨物一到,開開箱分分就沒了。
從香港回歸到西博會,雙胞胎用軟軟的吳語,像淡墨那樣匕開一個大時代。我們文化不高。我們員工很好。我們每年培訓一兩次。也請外培。
這樣地培訓,這姐妹倆又會怎樣地八?呢?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正好電視裏報道在新加坡,5強相爭2012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或許,曆屆奧運會上,非英語國家容易輸給英語國家。普京破天荒地用英語演講,為申奧獻聲了。法國人從來自恃法語比英語優雅,往往不屑於講英語的,這次也用英語演講。而英國首相一反常態地不用英語用法語拉票,雖然,鳳凰台說他那法語水平好像是楊錦麟在講法語。(楊錦麟的中文欄目有報天天讀越有水平,越顯得他的外語發言稍嫌生硬。21世紀,不能不用全球化的眼光和全球的語言。那麼,那對威芸雙胞胎姐妹呢?
順便提一下,在5月底6月初的2005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西班牙經濟學家薩拉馬丁作了個頗有衝擊力的發言。比他的發言更具視覺衝擊力的,是這位貨真價實的老外沒穿西服領帶,而是穿著中國的唐裝,而且是中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