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每一道菜,都是裝修過的。一道海螺,分成兩小堆一帶殼的和不帶殼的,放在一個長長帶拐彎的大玻璃盤裏,一根長長的白色幹枝擱在海螺和綠綠的裝飾草上。裝修得叫人隻想用眼睛吃了。
楊小君說他們又開了一家飯店,叫《金玲瓏》。那是我兒子。她說。可不,《玉玲瓏》非常女性,那是她女兒。
一個公主,一個王子。
而陳林又在忙著為上海設計兩家飯店。當心別讓鼻涕給淹死了。
龐穎:你是從哪裏來的
如果這是一家古玩店,那麼一定會有不少玩家前來淘寶。有玩家前來淘寶嗎?沒有。所以這不是一家古玩店。
如果這是一家展覽館,那麼一定會有不菲的門票收人。有門票收人嗎?沒有。所以這不是一家展覽館。
對不起,我也不知道怎麼就用起了《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句法。因為那廳裏、過道裏,隨處是古代的婚床、門窗、工藝、佛像。這個地方到底是什麼地方?
牆壁和柱子,全部糊著紙,那種線裝古書的紙,譬如後漢書。
是影印的古書吧?是杭州華寶齋影印的吧?我想。後來才知道,每一張糊牆紙,都是真正的古書。這裏的一切都是真跡真古董。
一格格小包廂,在高起的台階上,連成一個O字型。包廂全用古色古香的簾子半遮半掩,幽幽的燈光映射著細竹編織的頂棚,分坐條案兩邊的茶人,互相舉杯敬茶。我順著那O字型,一格一格地看那台階上半遮半掩裏邊的風景,好像在看一個又一個舞台上的戲文。又好像在看櫥窗裏展示的一台一台古代雅士秀。又又好像點一點打開一個長長的長長的畫卷,叫做:杭人品茗圖。
千年古物的不盡元素,組合進一個西式的自助茶點的載體。
就覺得厚重而不沉重。自助餐台上方打開一把把折扇,扇麵上寫的是一個個菜單。
這個很有品質的所在,叫做:和茶館。為什麼叫和茶館?我問。
龐穎說,中國哲學、中國入的價值觀,講究的是中庸。是和為貴,和諧。我不由順著中庸講下去。因為7月7日,英國發生連環爆炸。7月21日英國再次發生多起爆炸之後,7月23日埃及紅海旅遊勝地連環爆炸。鳳凰台記者采訪當地埃及人。今天,7月24日,我看到一位埃及婦女對著鳳凰台的鏡頭痛苦地說,我們需要和平,需要愛,這比環境、權力和金錢更重要。
大約10多天前鳳凰台采訪幾位新加坡的中學生,問他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一個個的回答都是:世界和平。和平。和諧。和茶館。
這個茶館的故事裏有3個人物,兩個男人和1個女人。那女人就是龐穎。
龐穎1992年和丈夫施國勤結婚後,認識了一個北京男人陳業。一天龐穎和丈夫去陳業家。這一天,改編了龐穎的一生。
1992年距今13年。如果,回想一下13年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收入、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出行,或許不少中國人有幾近隔世之感。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正是在這十幾年。十幾年前龐穎的月收入是100多元。陳業的房子又小又舊。
舊到堆滿了舊物。連小女兒的玩具也是黑乎乎的冥物,一個漢代陪葬用的灶具。牆上掛著一個明式格子窗作裝飾一現在這種裝飾已成時尚。但那時,龐穎透過這扇窗,看到了自己的來路她覺得她才知道她是從哪裏來的。
陳業喜好收集古舊物品,後來發現杭州這方麵的好東西多,便舉家從北京遷到杭州。龐穎望著那畫案,那明式椅,那繡片,那明清的婚床,想到自己中學時聽老師講偉大的中國,現在才知道了中國之偉大。
龐穎指著我座位對麵鏡框裏的掛件:你看看這個繡片。那衣服已經壞、了,我們把衣服上的繡片裁了下來裝在鏡框裏。還有這個清代的織錦,你看看!不過當時我們做這些事的時候,不是投資的眼光。
當時她是被陳業的家震撼了。中了邪似的,不由自主地也收集起古玩、古物,一邊收集,一邊查書。龐穎,這位大學網絡教師,陷進了幾千年中國文匕的大海裏。古人真的很動!她快快地說。
出衝,本來是高的意思。這兩年變成流行語。古人真的很招曲這句話,我看很能概括和茶館。茶館裏到處是古人的智慧,但是又用很現代艮時尚的方式展現!而龐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