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我和他兩個半小時的麵對麵,從始至終,我沒有稱呼過他一次。是不自覺的。他是杭州開元旅業集團的董事長,總裁,姓陳,按照俗稱,可以叫陳總,按照現在流行的叫法,可以叫陳董。然而他,平實而脫俗,難能而不可能流行,我下意識地不會叫他陳總、陳董,而且,很快就溝通到不需要稱呼。
當今企業界有一個常用詞,叫做:誠信。和他兩個半小時的談話,沒見他用過這個詞一謝天謝地!事實上,他那雙眼睛,就是誠信的形象的注釋。而且溢滿了善。望著這樣的眼睛,一下就會給他投信任票。這些天鳳凰台天天熱播台灣閨民黨的競選,明天,7月16日就有結果。他這樣的人如果參加競選,投票人想到他的眼睛,恐怕很快就會填寫他的名字:陳妙林。
他個子高,但是說話聲音不高。他不大笑,但是眼睛裏總含著笑。他坐在那裏靜若處子,但是實際上他又動若脫兔,他天天遊泳,尤愛冬泳。
我跟著他走進他辦公室的時候,突然,這幢47層的大樓周圍,轉圈地響起尖利的口哨一突然刮起的大風,好像在表演髙空口技。風,一邊圍著高樓打轉,一邊前後左右地在空中大吹口哨。我不覺走到落地玻璃窗前。樓下是寬廣的草坪,和漂亮的圓尖頂的商品樓。我掏出相機,隔著玻璃,拍下眼下的蕭山。然後風就停了。嗬,看來蕭山的風兒是故意造勢把我逗引到大玻璃窗前,向我炫耀一番那大片的、大氣的景觀?蕭山的風兒都知道抓住機遇。
問及陳妙林自己,他說:機遇好。遇上好時代,好城市。再問及他自己,也就一句話:心態好。
開元集團,把酒店和房地產和商業聯動著做,短短幾年,連鎖的四星、五星酒店,已經開張了11家,正在建的4家,正在談的1家。正在建和正在談的,就都是五星了。而且,多建到杭州以外,到了北京、上海。在寧波,正在建第二家開元大酒店。因為寧波的客人,旅遊的少,商務的多,商務客人消費。
做商業,總要擴張,或者,優雅一點講,叫做:發展。擴張的提速,和資本的投入,往往是對等的。不過,擴張是無限的,資金不是無限的。開元在一幢一幢建五星級,在一千畝一千畝做房地產的同時,從2004年開始了技術輸出,開元管理的輸出。當然有五星的水準才能輸出四星的管理。國外的希爾頓等大酒店到國內輸出管理,早已不鮮見。現在,開元要牆內開花牆內香,當然要做好開元這個品牌,技術的輸出,就是品牌的輸出。2002年評出全國旅遊飯店20強。前12家是國外酒店集團。後8強,是國內的。民營的隻有一家:開元。
陳妙林常常講到資本鏈。他說企業小的時候,掙點錢不容易,管理很容易。企業做大了,掙錢容易,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就來錢了,但是管理不容易了。一個決策的失誤,資金鏈可能就此斷掉,甚至整盤輸。他用品牌輸出加快擴張,不用資金,但是人力資源如不能源源不斷,將成為發展的瓶頸。
2003年上海的十大樓盤之一,是開元新都。現在開元在上海興建的,是28畝地的酒店和16畝地的商業中心。開元往京、滬建酒店,也是打出全國性品牌的一舉兩得。
我看這位白手起家,運作幾十個億的男士,沒有不堪的疲憊,隻有成竹在胸的雍容。我想起杭州雲溪的竹林,悠然而高遠。
陳妙林每晚上關手機,每天6:00起床遊泳。還在家安裝一個乒兵球的發球器,一個人就可以打乒乓,再加上愛騎自行車。人家說他的運動都是挑最便宜的,他說他的運動都是最方便的,不需要跑到髙爾夫球場或網球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