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客教育:數學教育與課程整合的新視閾(1 / 2)

創客教育:數學教育與課程整合的新視閾

解惑

作者:張義寶

【摘要】小學數學教育與創客教育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本質宗旨意義相同、價值應用指向一致、內在屬性密切關聯,探索數學創客式課堂結構,優化數學創客性教育內容,整合數學創客化課程載體,不失為小學數學教育與課程整合的新視閾。

【關鍵詞】創客教育;數學教育;創意創新;內在聯係;探索建構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7-0053-02

【作者簡介】張義寶,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北京,100000),教育部全國千名中小學骨幹校長,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江蘇省師德模範,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十大年度感動人物”。

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在許多方麵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015年1月,“創客”“眾創空間”被寫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標誌著我國創客運動進入新階段。將創客文化引入學校,積極進行校園創客的培育,是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良好路徑。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進行課程資源整合,實現跨領域、跨學科的融合,讓學生以“創客”的方式創造數學教育課程,是應該給予關注的新視閾。

問題1:創客教育與數學教育及其課程整合有何內在聯係?

創客是指那些能夠利用互聯網將自己的各種創意轉變為實際產品的人。當創客精神與教育相遇,“創客教育”便誕生了。可以說,創客教育集創新教育、體驗教育、項目學習等思想為一體,與學生富有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天性相契合。

數字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帶來的不僅是“翻轉課堂”和“慕課”,還有創客教育。當前,學校教育最迫切的趨勢之一是“回歸真實世界的學習”。奉行“創造即學習”的創客教育,實際上是“做中學”的升級版。在這個數字技術和工具快速發展的時代,學生不但可以通過在線學習獲得知識,還能在學校的創客空間設計、製作,發揮創造才能。這是因為在數字時代,人們的學習將逐漸從“對知識的消費”轉變成“對知識的分享和創造”。學校其實就是一個類似於社會的實踐空間,是創客教育的最佳場所,是課程實施的環境和載體。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其實是基於數學又超越數學課程內容而提出的核心概念。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麵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與創客教育“充分發揮創意,培育創新精神,培養創造力和應用能力”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提高素養,全麵育人”的本質宗旨意義相同,“創新與創造”的價值應用指向一致,這正是兩者“服務學生健康成長”內在屬性的密切關聯點。數學課堂是學校培育創新人才的主要陣地,數學教育及其課程整合正是指向學校創客教育極為有效的實踐空間。

因此,深刻理解創客教育與數學教育及其課程整合的內在聯係,主動對接、整合課程新資源,創新教育方式,建構數學新課堂,已是應然所需。

問題2:怎樣建構小學數學教育及其課程整合的創客教育?

1.增強問題意識,探索數學創客式課堂結構,讓自主與創新成為常態。問題是創新之源泉、創意之活水。因此,在以“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為目標的創客式數學教育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倡導和樹立“敢提、能提問題的學生是好學生;會提、善提問題的學生是最好的;學會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的學生才是最可貴的”的新問題觀;建構一種“啟問導標—自學調控—內化反饋—自主檢測—總結反思—問題解決”的問學課堂新結構;處理好個體獨立學習、組內合作學習、組際競爭學習三者之間的關係,以達到全體“創新學習”的終極目標。其本質就是一種自主和創新的創客式學習方式,應成為一種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