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1 / 2)

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

課例評析

作者:張幹

【關鍵詞】】言意兼得;閱讀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3-0057-02

在全國第七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崔巒老師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那麼,跟“內容分析式”的教學說再見後,我們該如何進行閱讀教學?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時,我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追求言意兼得的語文教學,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融合。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蘇教版四下的一篇以物喻人的敘事性文章。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貴之處,字裏行間滲透著對宋慶齡的深深懷念之情。為了取得言意兼得的效果,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品讀詞句,感悟樟樹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樹的可貴;拓展閱讀,了解宋慶齡,體會人們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遷移運用,會用“無論……總是……”“隻要……就……”這樣的句式說話;領悟方法,初步了解對比和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針對教學目標,我進行了如下教學。

一、在品讀感悟中融合

課文第4自然段重點寫了樟樹蓬蓬勃勃的外形美。文中寫樟樹的枝幹粗壯、樹葉稠密、四季常青都是在表現樟樹“蓬蓬勃勃”的特點,凸顯樟樹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片段一:品讀感悟

1.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劃出描寫樟樹特點的詞句,試著寫下自己的體會。

2.交流、品讀、感悟。

師:你覺得文中哪個詞最能體現樟樹的生長特點?

(板書:蓬蓬勃勃)

師:作者通過哪幾個方麵的描寫體現樟樹的蓬蓬勃勃?

生:枝幹、葉子和它的四季常青。

師:不錯,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讓我們從這幾個方麵來感受一下樟樹旺盛的生命力。

師:誰來把你對樟樹枝幹的感覺讀出來?

(學生朗讀)

師:聽著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樟樹粗壯的枝幹。請男生齊讀這句,讀出樟樹旺盛的生命力。

(教師出示“稠密的樹葉綠得發亮”一句)

師:這句話是寫樟樹的哪一部分?(答案:葉子)誰來讀這句話?把你的感覺讀出來。

(學生朗讀)

師:聽著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樟樹葉子的綠。綠色象征著生命,一個“綠”字寫出了生機勃勃的樟樹,一個“亮”字散發著生命的光澤。請女生再一起來讀這句話。

師:樟樹的蓬蓬勃勃是暫時的嗎?從哪裏可以看出?

生:不是的,因為書上說的是“四季常青”。

師:同學們,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樹要經曆多少磨難呀!請用“無論……總是……”的句式來說一說。

…………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如何引導學生體會樟樹蓬蓬勃勃的特點?我通過問題“作者通過哪幾個方麵的描寫體現樟樹的蓬蓬勃勃?”將學生引向描寫樟樹枝幹、葉子、四季常青的詞句,通過“無論……總是……”的句式,將學生帶入樟樹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的生活場景,感受它所經曆的磨難,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它旺盛的生命力。這樣,通過建構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的時空,通過品讀與評價,學生在“言”與“意”的融合轉換中,逐步領悟到樟樹蓬蓬勃勃的特點。

二、在誦讀積累中融合

在“走近樟樹”這一板塊的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置了誦讀積累環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佳作,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謀篇布局,都極具典型性。作者從描寫樟樹蓬蓬勃勃的外形美,到描寫其香氣永存、永久拒蟲的內在美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