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趣,數學課堂的應然(1 / 1)

童趣,數學課堂的應然

觀點參考

【關鍵詞】童趣;遊戲精神;富有生命;經曆過程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7-0069-01

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說過:“童年期肯定有一些時機,此時大門打開,讓未來走進來。”那麼,打開這扇門的鑰匙在哪裏呢?我曾對全校三至六年級400名學生進行過一個題為“我最喜歡的數學課堂”的調查,調查發現,學生的想法驚人得一致,可以概括為一個“趣”字,包括:(1)老師要幽默風趣;(2)學習內容要生動有趣。這促使我們反思:如何真正轉變教和學的方式,使兒童心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富有活力呢?基於此,我們開展了小學數學“童趣課堂”研究。

1.童趣課堂,讓遊戲精神再現。

從本意來講,學習屬於人類遊戲活動的範疇,它應該具有遊戲的特征。自由精神、體驗精神和創造精神是遊戲的本質。以遊戲的本質來觀照我們的教學,可以發現很多有違於此的地方。以“小數”為例,小數的產生和發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教材中呈現的小數已經經過完美的構造變成了一個嚴謹的係統,而兒童往往不是按照定義的方式來理解的。兒童真正的學習應該在遊戲活動中發生。教學伊始,我便和學生來了一次“穿越”,回到古代的某個部落,考察他們的計數方法。學生和古人一起從結繩計數開始,懂得了如何滿十進一,思考把一隻獵物平均分成10份後其中的1份該如何表示,直至創造出小數和小數點。

2.童趣課堂,讓知識富有生命。

史寧中教授說:“小學數學教學最關鍵是要讓學生從頭想問題。”然而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是“掐頭去尾燒中段”。事實上,就一個小數點的寫法,曆史上也是經曆了很多年才約定俗成的。如果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些背景,知識就失去了與經驗和對象的聯係。麵對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我們要賦予其兒童因子,添加兒童元素。轉化的重要方法就是給這些知識提供背景,可能有了背景的知識學生探索起來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但從把握知識的本質這方麵來看,這樣做不僅值得而且應當。

3.童趣課堂,讓學習變為經曆過程。

美國學者蘭本達認為:經曆是發現意義的中心環節。他認為,學生的許多學習都是無意義的,因為他們隻是機械記憶語言符號,而不是從親身體驗或經曆中獲得語言符號所代表的意義。盡管這種學習也許對於某些考試是有用的,但是無益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要使學習對學生本身有意義,應當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探索的全過程。“發現意義、領會意義”是經曆、卷入和參與的結果。在引導學生“認識小數”時,“發現意義、領會意義”主要是指學習和掌握小數的概念,其前提是“經曆、卷入和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像數學家當初創造小數一樣,通過自己的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不斷發生反複、雙向的互動,從而使自己的知識經驗得到充實和改變。

“童趣課堂”是一種以兒童為中心的課堂,是讓學習真正發生的課堂,它最終指向兒童的生命成長,一堂堂富有童趣的數學課,構成了師生實現生命價值的曆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江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