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京有位“麻辣老師”(1 / 2)

南京有位“麻辣老師”

呼喚名家

作者:袁浩

他的課堂不大像“課堂”,他的教學不大像“教學”。

在他的習作課堂上,學生會和他一起拌餃餡、包餃子……當小火爐上的水打著滾兒咕嚕咕嚕叫的時候,他和學生一起,把餃子下到鍋裏,輕輕撥動;當一隻隻胖乎乎的餃子浮上水麵時,他和學生一起盛入碗中,一起品嚐、聊天……教室裏熱氣騰騰,飄滿誘人的香味,快樂的笑聲不斷。

教學《珍珠鳥》,他畫畫、塗塗、剪剪,親手製成一個大“綠蔓”,讓學生笑著喊著鑽進鑽出,體味小珍珠鳥的快樂和對“我”的信任。教學《三借芭蕉扇》臨結束時,他手撫下巴上的一撮短須,凝眉瞠目,一拍驚堂木,像模像樣地當起了“評書藝人”,把原汁原味的《西遊記》講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他的語文課,有的又真像電視裏的綜藝節目“一站到底”,學生們在教室裏圍成一圈,有的當主持人,有的是嘉賓,圍繞一個主題,提問應答,打擂通關,在歡聲笑語中,交流了讀書的收獲,汲取著人類文化的乳汁;有的分明就是一次“現場采訪”,請來幾位聞名全校的“足球小明星”“傑出小歌手”“金牌小畫家”作為特邀嘉賓,推薦出幾位小夥伴合作主持,全班學生自由地、有禮貌地谘詢、發問,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對話互動,鍛煉和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更“離譜”的是,有時,他讓學生當老師,給全班上語文課,自己卻笑眯眯地坐在學生中間,時而傾聽並以眼神、表情回應,時而舉手應答卻又追問質疑;有時,上課伊始,他竟然不講課文,而是與學生拉家常,聊見聞,今天報紙上看到的,昨晚小區裏聽到的,課間同學們正傳著的,海闊天空,無拘無束;有時,他竟然還讓學生把小狗狗帶到學校,帶進教室,下課了,遛遛、喂喂、逗逗,課堂上,說說小狗的可愛,講講與小狗之間的趣事……一連好幾天!

這就是季鋒,被新浪等廣有影響的網絡媒體評出來的“麻辣教師”。對他的課堂、他的教學,有人看不慣:這哪裏是在上課?規矩何在?太不靠譜了!

可學生們喜歡這樣的課,新鮮有味,寬鬆自由,高大帥氣的季老師和善又幽默,是他們的“好朋友”“好兄弟”。他們說,原本好“乏味”的語文課,被季老師上得熱情洋溢,妙趣橫生;他們說,是季老師讓他們這些原本討厭語文的“搗蛋鬼”慢慢愛上了語文,愛上了讀書。

於是,學生們一個個興致勃勃,主動參與,“凝神傾聽”“小手如林”“質疑爭辯”“揮筆疾書”“書聲琅琅”“議論紛紛”……這些成了他課堂裏的一道道最常見的迷人風景,讓人羨慕,令人讚歎。

季鋒一直執著地傾心描畫這樣的“迷人風景”,一直在追求“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天地,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快樂成長”。

為此,十多年來,他始終堅守“為學生履職”的信念,堅持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盡心竭力。他時常穿越時空隧道,回顧自己從“叛逆小子”成長為“特長生”“三好生”的曆程,重溫母校師長“賞識教育”給自己的激勵和啟迪,認定“嗬護兒童,潤澤童心”才能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於是,他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滿懷熱情地肯定每一個學生的進步,用各種方式獎勵學生——“用他的大瓷缸喝三天水”“與他合影簽名留念”“到他家做客半天”……真是妙招連連,別出心裁。他篤信,真誠的課堂,適度的獎勵,一定能為學生插上一雙追夢的翅膀。哲學家詹姆士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為教師,我們不都應如季鋒一樣,尊重兒童的天性,努力去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挖掘學生的發展潛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