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做一個靜寂恬淡型的領導者(1 / 1)

領導者要像紀蔎子訓練的鬥雞一樣,遇敵不動,聞聲不驚,使其內在的修養達到一種完善的境界,這樣就會有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原文”

紀蔎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響影。”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莊子·達生》)

“釋文”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紀蔎子的人,以訓練鬥雞而聞名,他奉國王的命令訓練一隻雞。很快地10天過去了,國王問他:“鬥雞怎麼樣了?可以參加比賽了嗎?”

紀蔎子回答說:“還不行,它現在太自傲且任性。”

過了10天,國王又問:“鬥雞可以了嗎?”

紀蔎子回答說:“還不行,它還容易激動,稍有動靜就盲目行動。”

又10天過去了,國王又問,紀蔎子回答道:“還是不行,它仍然一見對手就怒氣衝天,不能平心靜氣地參加比賽。”

又過了10天,紀蔎子說道:“差不多了,雖然它見到其他的雞會在其麵前鳴叫示威,但它能冷靜下來,看其他雞就像是木雞似的,它的精神已經達到了理想的境界。別的雞看到它幾乎不敢應戰,一見它的精氣神就紛紛逃跑了,它完全可以參加比賽了。”

人們平時常用“呆若木雞”來形容一個人頭腦呆板、反應遲鈍,這已是約定俗成的用法,這裏我們也不必去在意。隻是莊子講的“呆若木雞”這個故事的本意並不是貶義的,而是讚美的意思。這則故事不僅說明了養鬥雞的過程,而且使我們知道了“無敵”是一種境界,即“靜”態。這種靜態是泰山崩而不驚的“靜”,做到這種“靜”才能一擊而勝。

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闖入洛克菲勒的辦公室,直奔他的辦公桌,並以拳頭猛擊桌麵,大聲咆哮:“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絕對的理由恨你!”接著那個人謾罵他達10分鍾之久。辦公室所有的職員都感到無比氣憤,以為洛克菲勒一定會拾起墨水瓶向他擲去,或是吩咐保安員將他趕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並沒有這麼做。他停下手中的活,用和善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客人,對方越暴躁,他就顯得越和善!

那個無禮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漸漸地平靜下來。因為一個人發怒時,遭不到反擊,他是堅持不了多久的。他是故意來此與洛克菲勒作對的,並想好了一旦洛克菲勒回擊他,他該用什麼話去反駁。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開口,所以他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幾下,仍然得不到回應,隻得索然無味地離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重新拿起筆,繼續他的工作。

洛克菲勒就像紀蔎子的鬥雞一樣,遇敵不動,聞聲不驚,其在的修養達到了一種完善的境界,這樣就有了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知道三星集團的人很多,但知道“李健熙”大名的人並不太多。在全球著名企業的掌門人中,像李健熙這般如老僧般淡泊和低調的,確實相當罕見。

李健熙的父親李秉?臥室的牆壁上懸掛著一隻木雞,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李秉?給他的繼承者最重要的忠告之一就是莊子的“呆若木雞”。

在李秉?看來,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能令人望風而逃。而活蹦亂跳、驕態畢露的雞,不足為懼。

這個忠告與李秉?先生在經營三星企業五十年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挫折是分不開的。嚐盡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受盡了各種委屈挫折,明哲保身和保全企業最好的辦法也許就是木雞的態度。在經營大企業的過程中,企業家可能要忍受各種陷害和嫉妒,如果事事都去應對就變成一個市井小人了。而李健熙會長在被父親確認作為集團繼承人後,由於收購油工會社的失敗,因原油危機引起的別人對他主管的能源部門的質疑,讓他一度感到無比的壓力。後來,也正是由於這種木雞精神的鼓舞,使得他渡過難關,重新振作。

一個要立於不敗之地、善於應對競爭的領導者的心理環境必然要像“鬥雞”一樣達到一個完善的境界,那就是自己要保持冷靜、恬淡,不急於表現自己的本領,不表現得盛氣淩人,不表現得自高自大,不表現得見了對手就氣急敗壞。

在一般人的眼光中,領導者的形象往往是威嚴的、凜然不可侵犯的,或者是張揚的、耀武揚威的,其實,成功的領導者應是靜寂恬淡的,以靜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