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謙虛是一種美德(1 / 2)

一個人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要順應自然,謙虛謹慎。不順應自然,強逞其能,或者過於驕傲,都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原文”

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逃,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見巧乎王。

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助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莊子·徐無鬼》)

“釋文”

吳王坐船在大江裏遊玩,後來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見了,都驚慌地四散逃跑,躲往荊棘叢中;隻有一隻猴子,卻洋洋得意地跳來跳去,故意在吳王麵前賣弄靈巧。

吳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飛箭接住了。吳王下令左右的侍從一齊放箭,結果那隻猴子被射死了。

吳王回過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炫耀自己的靈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麵前表示驕傲,以至於這樣送了命。值得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別人耍驕傲呀!”

顏不疑回去以後,就拜賢人董梧為老師,盡力克服自己的驕傲,遠離美色聲樂,不再拋頭露麵。過了三年,他的成就得到全國的人的稱讚。

莊子以猴子逞能致死這個例子形象地說明了弄巧的害處。一個人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要順應自然,謙虛謹慎。不順應自然,強逞其能,或者愛在人們麵前炫耀自己,都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有些人確實很聰明,卻不知收斂自己,處處逞能,自我表現,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三國演義》裏麵有個楊修,在曹操手下當幕僚,曹操本來對他很器重,但後來由於他多次在曹操麵前賣弄聰明,恃才逞能,結果不但沒有成就事業,反而落得個人頭落地的下場。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園。快竣工了,負責建造花園的官員請曹操來驗收。曹操參觀花園之後,是好是壞一句話也沒有說,隻是拿起筆來,在花園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揚長而去。一見這情形,大家猶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麼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楊修卻笑著說道:“門內添‘活’字,是個‘闊’字,丞相是嫌園門太闊了。”官員見楊修說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園門,改造停當後,又請曹操來觀看。曹操一見重建後的園門,不禁大喜,問道:“誰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楊修主簿。”曹操表麵上稱讚楊修的聰明,其實內心已開始忌諱楊修了。

曹操生性多疑,害怕在他睡覺後被人行刺。於是故弄玄虛地告訴身邊的人說:“你們當心,我在睡夢中常愛殺人,所以當我睡熟後,千萬別靠近我的床邊。”一天中午,曹操在營帳中睡午覺,被蓋掉落在地上,一個近侍看見了,急忙跑過去把被蓋拾起來給曹操蓋好。正在這時,曹操忽然跳起來拔出掛在床邊的寶劍,把這個近侍刺死了。然後又放劍入鞘回到床上睡覺。過了一會兒,曹操醒來,頓足大哭說:“我早說過我常在夢中殺人,你怎麼在我夢中走近床邊呢!”曹操哭過後,下令將死者厚葬,並給死者親屬以優厚撫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