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企業應當擴大視野,不做井底之蛙(2 / 2)

有洞察力的人通常都會比別人看得更遠,有預言未知的勇氣和創造未知的信心。

比爾·蓋茨19歲初創微軟公司,那時的他並不被人看好,而他以自己睿智的眼光,將微軟處理器與軟件結合,改變了以大型電腦為主的狀態,推動了一場個人電腦的革命。

比爾·蓋茨當年就預見到,將來每個人的桌上都會有一台個人電腦,而操作係統是微軟的產品。

比爾·蓋茨的成功並不是一個神話,他洞察到的是資訊業的必然發展規律,他所關注的是長遠的市場和競爭力。正是因為這種長遠的洞察力,比爾·蓋茨不僅讓自己成功,也讓人類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比爾·蓋茨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曾經這樣說:“人們常常要我解釋微軟的成功。他們想知道我們的公司從兩個人、小本經營發展到擁有兩萬名雇員和年銷售超過60億美元的秘密。這當然不會有一個簡單的答案,運氣可能是一個因素,然而我想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我們的遠見和高度的洞察力。我從來都是戴著望遠鏡看這個世界的。”

國內企業中,海爾集團成就的取得,除了離不開我國改革開放給企業創造的寬鬆環境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張瑞敏非凡的領導才能和決策能力。如果我們把張瑞敏名字中的“瑞敏”倒過來讀做“敏銳”的話,張瑞敏“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對自身存在問題的覺察力,非常值得一提。可以這樣說,張瑞敏對國際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力和企業自身存在問題的“敏銳”覺察力,對海爾的持久發展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張瑞敏的洞察力表達的是一種新的全球視野。他宣布海爾從“國際化階段”進軍到“全球化階段”,兩者的區別,在於視野——“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是在當地的國家形成自己的品牌……國際化戰略階段主要是出口,但現在是在本土化創造自己的品牌。”站在中國的角度看世界與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世界,視野是完全不同的。

企業永遠不要做井底之蛙,視野有多開闊,事業就有多壯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將麵臨世界性的競爭,企業的經營者要用更宏觀的視角來麵對這一事實,並且積極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開闊自己的視野,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