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專注成就企業的卓越競爭力(1 / 2)

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來自於專注。培養專注精神,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專注於一個行業、一個領域,步步為營,穩中求變,才能真正地做強、做大、做久。

“原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繴僂者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誌不分,乃凝於神,其繴僂丈人之謂乎!”

(《莊子·達生》篇)

“釋文”

孔子帶領學生去楚國采風。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對老翁表示稱讚後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麼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後,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脫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丸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捕蟬翁說到此處捋捋胡須,嚴肅地對孔子的學生們傳授經驗。他說:“捕蟬首先要學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裏,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伸出去,要像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裏隻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誌,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那還能不手到擒來,得心應手麼?”

大家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經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孔子對身邊的弟子深有感觸地說:“神情專注,專心致誌,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專心致誌、心無旁騖、日積月累,才能取得成功。

由駝背老人捕蟬引申到企業經營,做企業又何嚐不是這樣,隻有長期專注於企業主攻方向,利用長久的時間形成競爭優勢,才能成就企業在行業裏長盛不衰的百年夢想。

仔細研究一下那些在低迷的經濟形勢下仍能脫穎而出的企業,是什麼令它們在市場需求緊縮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著高速的成長?是什麼令它們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明顯的優勢?答案隻有兩個字:專注。

什麼是專注?專注就是專心致誌,全神貫注,不受任何內心欲望和外界誘惑的幹擾,對既定的方向和目標不離不棄,執著如一、不懈努力。

專注是一種精神,專注精神就是指成長型企業應徹底拋棄“小而全”的經營思想,應該專心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資源集中到特定的領域,將焦點縮小到核心業務,專注於某一個行業、某一個領域甚至某一類、某一個產品或服務,強調深度而不是廣度,堅持產品、技術、市場、管理創新,專心致誌、不受外界幹擾,將選定的事業做到最好,爭取在同行中遙遙領先,力求占據某個市場的最大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