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麵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和極其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和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帶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係列措施,使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麵得到較快扭轉,國民經濟總體回升向好。
國際金融危機對長三角港航業的發展造成嚴重衝擊,使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麵臨嚴峻挑戰和考驗。長三角地區的港航管理部門和港航企業積極應對,危中求機,逐步扭轉港航生產持續下滑的態勢,率先實現企穩回升,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降幅逐季收窄。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國務院審議通過《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並批複《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長三角港口發展創造利好條件,對戰勝金融危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經濟逐步複蘇,外貿強勁反彈
2009年長三角2省1市共完成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0.1%,高於全國增長率1.4個百分點;占全國GDP的比重為21.4%,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長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特點顯著,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較為嚴重。上海市及時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使經濟快速下滑的勢頭得到遏製,全年完成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8.2%,增長率較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江蘇省全年完成億元人民幣,排名全國第3位,比上年增長12.4%,增長率較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連續17年保持2位數增長;浙江省全年完成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8.9%,增長率較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
2009年長三角地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3.1%,低於全國下降率0.8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6.4%,較上年略有提升。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分別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億美元和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13.8%,13.6%和11.1%。
2集裝箱吞吐量明顯下降
2009年長三角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萬TEU,比上年下降6.5%,高於全國下降率0.5個百分點,占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總量的比重回落至37.1%。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比上年下降10.7%,出現曆史上罕見的下滑現象,但仍居世界第2位,與排名世界第1位的新加坡港的差距縮小;江蘇省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74.4萬TEU,比上年增長3.1%,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浙江省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與上年基本持平。
2009年長三角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完成情況如下:常州港完成6.5萬TEU,比上年增長102%,成為2009年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集裝箱吞吐量增長最快的港口;嘉興港完成20.2萬TEU,比上年增長101%,增長強勁;江陰港完成75.2萬TEU,比上年增長49.8%;台州港完成9.1萬TEU,比上年增長42.5%;泰州港完成8.3萬TEU,比上年增長18.1%;蘇州港完成271.7萬TEU,比上年增長5.8%,其中張家港港區、常熟港區和太倉港區分別完成87萬TEU,33.4萬TEU和151.3萬TEU,分別比上年增長6.9%,9.6%和4.3%;溫州港完成39.4萬TEU,比上年增長3.4%;連雲港港完成303.2萬TEU,比上年增長1%;寧波—舟山港、南京港、南通港、鎮江港和揚州港分別完成萬TEU(其中寧波港域和舟山港域分別完成萬TEU和8萬TEU),121.2萬TEU,35.1萬TEU,29.3萬TEU和22.1萬TEU,分別比上年下降3.9%(其中寧波港域和舟山港域分別下降3.9%和8.6%),6.2%,20.9%,4.0%和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