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汕頭港物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1 / 2)

1汕頭港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發展形勢

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汕頭港的碼頭泊位、主航道等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汕頭港主航道水深僅?Ha,沒有能力接納國際上第4代以上的集裝箱船和吃水較深的散貨船;珠池港區的海灣大橋橫跨主航道,碼頭處於三江交彙處,回淤嚴重,泊位水深有限;廣澳深水港區現有2個5萬噸級泊位在建,由於受地方幹擾嚴重,建設進度緩慢,影響整個港口物流規劃的實施。

1.2經營理念陳舊

汕頭港大部分物流企業的服務理念仍停留在提供貨物倉儲、裝卸、中轉等傳統服務的層麵上,倉儲貨運企業大多隻提供倉庫保管、幹線運輸、市內及周邊配送等服務,貨代企業的服務集中在報關和貨運代理方麵,綜合性的現代物流企業尚未形成,“一條龍”式的物流代理業務還未開展起來,而生產企業也習慣於自己找運輸公司運輸、找貨代報關、找碼頭裝卸等,整條物流鏈被分割給不同的企業來完成。

1.3缺乏有效管理及通關服務

汕頭市現有物流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全市的船代、貨代企業僅10餘家;經營船舶數量少,且大多數是來往港澳的小型船舶。相較於鄰近的深圳港和廈門港,汕頭港的競爭力變得越來越弱。由於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各家物流企業為搶奪貨源,不惜通過削減運價的方式進行惡性競爭。

此外,由於通關軟環境不利,導致許多運輸企業舍近求遠。據統計,汕頭地區每年從深圳港和廈門港進出的貨量超過全部貨物生成量的80%。

1.4貨源流失嚴重,港口設施利用率低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深圳、廈門等因此鄰港口飛速發展,汕頭港已遠遠落後。深圳、廈門等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大、設備更新速度快,在收費標準高於汕頭港的情況下,依然能吸納大潮汕地區的大部分貨源,致使汕頭港貨源不足。據統計,目前汕頭港北岸各碼頭的業務量均處於不飽和狀態,5個碼頭的設計年吞吐能力約為70萬TEU,但自上世紀90年代投入使用以來,實際吞吐量從未達到設計吞吐能力的40%;件雜貨碼頭的情況更加令人擔憂,設施利用率不足10%,經營極度困難。

1.5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專業物流人才缺乏

汕頭港現有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仍停留在企業內部,形成物流信息“孤島”。由於缺乏公共信息平台,各相關單位間無法實現信息共享,重複操作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以當前汕頭港信息化建設最好的某理貨公司為例,盡管其內部網絡非常完善,但因為缺乏公共信息平台,隻能將船代傳真或者人工遞交的紙質單證上的集裝箱載貨信息逐一錄入內部計算機網絡,理貨完畢後,再逐一核銷。由於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對同一票貨物,企業還需準備多份單證分別遞交海關、商檢、邊檢等執法單位,不僅浪費人力和時間,還導致差錯率上升。

另外,由於缺乏精通物流規劃、管理和深度操作的專業人才,導致汕頭港的物流業無法向縱深發展,缺乏競爭力。

2汕頭港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優勢

2.1突出的區位優勢

汕頭港地處東南沿海,位於福州至廣州黃金海岸線的中部,東北距廈門,西南距香港,東距台灣高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汕頭港最東麵的南澳島距高雄不足,屬黃金三角地區,是廣東省距台最近、最具對台直航條件的港口。汕頭港區與深汕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相連,與疏港鐵路聯通,距汕頭機場僅。

2.2較好的建港條件

汕頭港是我國沿海5個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擁有噸級以上泊位3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綜合通過能力萬t,集裝箱吞吐能力58萬TEU。近年來,汕頭市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和海運業,汕頭港與世界上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港口之間有貨運往來,與香港、泰國、日本等地之間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2008年,汕頭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萬t,增速較快。汕頭港具有較好的建港資源條件,曆來為粵東、閩西南、贛南的重要物資集散地和海上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