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猶太商人打交道,你會發現他們總是呈現一副笑臉,不管生意能否做成,甚至為合約而產生不同意見時,他們也總會以笑臉來說出其否定的態度。有時對方發脾氣,雙方不歡而散,猶太人還會向對方說聲再見。要是第二天他再遇上你,他卻好像沒有發生過不愉快似的,仍以微笑向你問聲“早上好”。
一次,有位拉比要召集六個人開會商量一件事,邀請他們第二天來。可是,到了第二天卻來了七個人,其中肯定有一個人是不邀自來的,但是拉比又不知道這第七個人究竟是哪一位。於是,拉比對大家說:“如果有不請自來的人,請趕快回去吧!”
結果,七個人中最有名望、大家都知道一定會受到邀請的那個人卻站了起來,然後快步走了出去。大家都很明白,這位有名望並已被邀請的人為他人背了黑鍋。這7個人中未受邀請的人既然已經到這裏了,卻要他承認不夠資格而退回去的事實,是件令人難堪的事。因此,這位有資格的人挺身而出,寧願自己名義上受點影響,也要保護那個不請自來的人的自尊心。
那位有名望的人用心良苦,他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采取巧妙的行動,正體現了“不要向別人要求自己也不願做的事”的精神。這個有名望的拉比的舉動表麵上看來令他“背黑鍋”,而實際上使他的聲望更高了。
這個故事,意在說明幫助別人、注重和氣是人人得益的道理。
猶太人在其民族文化的影響下,再加上長期流離失所的狀況,普遍形成了一種“謙和”的耐性。猶太商人就善於利用自己的這一耐性,在經商的一切活動中充分發揮“和氣”的作用。這種和氣的儀表,在人際交往中確有黏合劑的作用,它很容易把對方吸引住。在商務活動中,實踐證明它是一種促銷手段。因為人是群體動物,人與人之間能否和睦相處,對事業影響很大。企業家製造出來的商品或服務,因受人喜愛樂用而賺錢發財;政治家開展政治工作,因得到人們的支持而有所成就;歌唱家演唱得到觀眾的讚賞,因得到樂隊的伴奏和觀眾的捧場而被接受……一切都離不開其他人的支持和幫助。猶太人領會了這一道理,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很好,這是他們事業成功和發財致富的一種技巧。
猶太商人是在四鄰不太友好的眼光注視下發展到今日的,他們特別知道“竭澤而漁”的害處:不是什麼魚的絕種,而是幹脆被大魚拖入水中甚至被旁觀的人推入水中喂魚!曆史上,猶太社群的精神領袖拉比就曾一再告誡同胞,不要播種仇恨。
在猶太人看來,哪怕隻是一點小小的關心,他都會讓別人幾天幾夜都想著他的恩德。這樣做當然不難,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你會驚奇地發現這種小小的關心竟使你的群眾關係截然不同。假如你的一個職工今天氣色不太好,你就要問他有什麼不舒服。如果他請假去照料他生病的妻子,那麼當他來上班時,就要問問他妻子康複了沒有。倘若發現他今天走路一瘸一拐,你就問問他是怎麼回事,還要過問一下他的子女在學校的成績如何。
好的人緣並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但是常常有相反的經驗教訓,甚至一個聰明的管理人員也會完全忽視這種小小的關心。請不要認為一個優秀的領導人就必須衣冠楚楚、外表驚人,這些對你的職工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想知道的是他們的上司是否認識到他們的重要性,他們在企業中是否占有一定的地位。
偉大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當今大企業林立的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們感到他們個人已被完全遺忘了,他們感到自己似乎微不足道。此時就需要一個好的領導人發揮作用了,他應該使他的職工確信他們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他們或他們的家屬生病時,領導對他們寄予同情,關心他們麵臨的問題,向他們推心置腹。生產自動化要求一個大企業的領導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要照顧職工的生活。
當一個雇員退休或逝世時,他的上司往往對他和他的工作說些好聽的話。但是,當他活著和在職的時候,從來沒有人讚揚過他。相反,上司們總是吹毛求疵,動輒批評。請千萬不要怕表揚人,這是促使人們更加努力工作的最好辦法。這種辦法適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麵。
銷售金言
不要做任何事都以利益為前提,做生意賺錢固然重要,但是,記住做人是做生意的前提。會做人自然就會做好生意,其實這個世界是以人為本的,真正尊重你的顧客,你才能贏得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