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突然變臉的背後
中國鐵建和中國南車11月9日發布公告,確認了中國高鐵投標項目遭墨西哥方麵突然取消的消息。就在幾天前,墨西哥方麵剛剛宣布中國鐵建牽頭的國際聯合體中標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高速鐵路項目,這是中國高鐵的海外第一單,意義非同尋常。然而,墨西哥方麵說變臉就變臉,他們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有專家認為,這不僅僅是商業問題,還有更複雜的國家間政治、經濟博弈。
招標屢被質疑有貓膩
墨西哥政府公開招標建設首條高鐵後立即引來全球高鐵巨頭的競逐。日本三菱、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以及德國西門子等企業均表現出濃厚興趣。最終,中國鐵建牽頭的國際聯合體成為奪得這筆大單的“黑馬”。然而,還不到4天,墨西哥通信和交通部就發布了取消該項目中標結果的消息,並決定重啟投標程序。據路透社報道說,墨西哥反對黨議員指責政府在競標過程中偏袒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為首的團隊,使得它們成為唯一的競標方,還有競爭對手稱墨西哥政府給出的投標時間太短。
高鐵“出海”頻遭“政治台風”
事實上,墨西哥執政黨麵對更大的壓力來自於因“伊瓜拉事件”引發的抗議持續發酵。在這種情境下,高鐵再引發質疑,無疑是火上澆油。執政黨也就別無選擇,隻得背信棄義。而這已不是第一起因政治風險影響中國高鐵“出海”的案例。
泰國前總理英拉上台以後,熱衷於推動鐵路基建,2013年10月,中國與泰國簽署備忘錄,指出中方有意參與泰國高速鐵路係統項目建設,而泰國以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然而今年5月英拉政府遭遇政變,軍政府上台,隨後泰國憲法法院判決已獲國會通過的高鐵項目違憲,這一項目隨即陷入僵局。中國計劃推動泛亞鐵路的建設,越南在統一軌道寬度的問題上一直不肯讓步,再加上今年中越之間領土糾紛不斷,重啟連接兩國的高鐵項目困難重重。
除了建設高鐵國家內部的政治因素外,一些西方國家往往利用自身在目的國的曆史及政治影響力加以幹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製造了很多困難和障礙。有分析就認為,墨西哥是美國的後院,此次中國高鐵在墨西哥受挫,多少摻雜了美國因素在裏麵。
專利、整體運營都是中國高鐵的“坎”
中國南車相關人員曾表示,高鐵出海形勢不容樂觀,源於在建造高鐵市場比較成熟的地區,中國高鐵的競爭力還有待培養,而在中國鐵路認可度較高的地區,高鐵建造的時機往往並不成熟。
動輒上百億美元的高鐵項目,如果客流沒有保障,很容易陷入後期運營的巨額虧損,因此很多國家對高鐵公司在運營經驗上有很高的要求,中國企業在這方麵顯然“還差火候”。去年,中國南車就是考慮到在沙特這類高溫、沙漠地帶修高鐵存在較多不確定風險,主動放棄了該項目的競標。巴西交通部官員也曾坦言,巴西政府要求投標方必須展示從供應鏈到建造到運營的整體方案,這意味著中標者需要證明其對圍繞高鐵展開的各個環節均有充分的能力。
中國高鐵出海遭遇的衝擊還將來自技術領域。中國高鐵機車製造在10多年前引進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等成立合資公司,通過“市場換技術”的方式迅速研製出新一代高速列車,但這種“自主研發”並未得到普遍認可。一旦“整車出口”,競爭對手很可能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