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錢氏:錢鏐之後大師輩出
無錫錢氏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人才輩出,有國學大師錢穆、錢基博、錢鍾書,科學家錢偉長、錢臨照、錢令希、錢鍾韓,經濟學家錢俊瑞,國畫大師錢瘦鐵,銀行家錢大中,文史專家錢鍾漢,路橋專家錢鍾毅等。他們都是五代吳越王錢鏐的後裔。自六世祖承奉郎錢進在北宋年間從嘉興遷至無錫湖濱後,衍生了許多支族,在這些支族中,最為有名的是七房橋與錢繩武堂。
錢穆:自學成才的國學大師
“七房橋”錢氏一族的三十二世錢玨,字蔭樓,號鞠如,庠生(秀才),長於音韻學。錢玨有兩子,錢承浚、錢承沛。錢承沛有八子。長子錢摯,字聲一,錢聲一是錢偉長之父。
錢承沛的四子錢穆原名思榮,字賓四,1895年生於七房橋錢氏大家族中。七歲時,錢穆入私塾讀書。十歲,錢穆入蕩口果育小學讀書,他有幸受教於同族錢伯圭先生。正是錢伯圭在課堂上介紹西方世界,催生了錢穆學習歐美文化、放眼世界、革新和發揚中國文化的思想萌芽。錢伯圭住在七房橋西的錢家橋(俗名錢鴻聲裏),他也培養了兩個出名的兒子,科學院院士錢令希(工程力學家、教育家)、錢臨照(物理學家)。
辛亥革命時,錢穆16歲,學校解散,不得已輟學回鄉任小學教師。1918年出版了第一部著作《論語文解》。1922年起,錢穆在廈門集美學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師。在業餘時間裏,錢穆仍堅持著書立說,他所編《論語要略》在當時列為“國學小叢書”一種,《國學概論》為當時全國各中等學校教科書。
三十年代,錢穆經顧頡剛推薦,到燕京大學任教,後曆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南聯大教授。
1939年後,錢穆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抗戰期間,錢穆隨校南下,在西南聯大任教。
1949年秋,錢穆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並任院長。1967年定居台灣,1968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0年8月30日,在台北逝世。其骨灰於1992年1月歸葬蘇州西山。
錢穆一生致力於研究中國古代學術思想,著書80餘部,兼及經史子集四部,計1400萬字,被中外學術界公認為一代國學大師。錢穆一生不求聞達淡泊名利,不羨仕途,這來源於早年形成的人生觀。錢穆僅上過中學,靠自學成才,他學術上獲得如此大的成就,令後世之人不得不傾慕。
錢偉長:力學、應用數學、信息學奠基人
錢穆的侄子錢偉長,物理學與應用數學家。1912年10月9日生於無錫七房橋。
七歲時,錢偉長由四叔錢穆帶到後宅小學住讀,當時錢穆是小學校長。初中畢業後,錢偉長考入蘇州中學。高中畢業後,錢偉長隻身到上海,接連參加了清華、交大、浙大、武大、中央大學的考試,結果五校都發來了錄取通知書,錢偉長選擇了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負責人因為錢偉長的文科試卷考得非常出色,要他選中文係或曆史係。錢偉長覺得國家的民族工業落後,想在理科上發展,錢穆也給予支持。1935年,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次年進入該校研究生院學習。
1939年,教育部用“庚子賠款”招收出國留學生,考點設在上海、昆明、重慶,名額隻有20人,報考人數超過3000多人,錢偉長以優秀的成績被錄取。
1940年,錢偉長出國留學。1942年,錢偉長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係獲博士學位後,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研究所研究員。1946年5月,錢偉長拒絕了美國的招聘,回國曆任清華大學教授、教務長、副校長等職。1955年當選為波蘭科學院院士。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執行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等職。
錢偉長是我國力學、應用數學、中文信息學的奠基人之一,曾獲多項國家科技獎。有專著25種,在中外學報上發表科學論文約250篇。錢偉長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去世。
錢瘦鐵:進入美術史的國畫大師
錢瘦鐵,名崖,號瘦鐵,別號數青峰館主等,曾被譽為“江南三鐵”(吳昌碩稱“苦鐵”、王冠山稱“冰鐵”)之一。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無錫縣鴻聲裏人。早年家境清寒,14歲入蘇州漢貞閣碑帖鋪當學徒,得識鄭文焯、吳昌碩、俞語霜等名家,向他們學習書法、篆刻和繪畫。19歲自蘇至滬鬻藝謀生,是吳昌碩主持的“題襟館”書畫會會員。當時他的篆刻已為人稱譽。
民國11年(1922年)3月,應日本名畫家橋本關雪之邀赴日本,在京都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覽,備受讚賞。他還與橋本關雪等著名書畫家共同組織“解衣社”書畫會,以交流書畫篆刻藝術,其間又先後參與於右任、黃賓虹、吳昌碩、劉覺民、孫雪泥、鄭午昌、賀天健等組織的停雲畫會、蜜蜂畫社、中國畫會等美術團體。民國13年返滬,應劉海粟之聘,任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國畫係主任。並主編出版《美術生活畫報》和《國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