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慈善榜上的三位特色慈善家
10月28日,《2014胡潤慈善榜》公布,相比慷慨的企業家,3位以非企業家身份登榜的慈善家,即朱鎔基、徐紹村和李春平備受關注。這三個人一位是政治人物,一個是普通市民,還有一位是美籍華人,除了身份特別,這三人慈善之舉背後的故事亦非常精彩。
朱鎔基:2000餘萬版稅悉數捐出
胡潤慈善榜特別指出,以政治人物身份登上榜單的國務院原總理朱鎔基是一位“特色慈善家”。朱鎔基亦非首次登上慈善榜:今年1月,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捐贈百傑榜”,朱鎔基在2013年因捐贈2000萬成立實事助學基金會而入圍榜單。
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介紹,《朱鎔基答記者問》與《朱鎔基講話實錄》相關的稿酬“朱總理本人一分錢都沒有動,他成立了一個基金會,把稿費收入全部捐獻”。黃書元所說的實事助學基金會成立於2013年9月,由朱鎔基發起設立,並將著書所得2000餘萬元版稅悉數捐出。
朱鎔基年幼時與母親相依為命,9歲多時,染病已久的母親辭世,朱鎔基成了孤兒。後來撫養他的伯父朱學方老人回憶,家庭不幸,加上當時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使得朱鎔基少年早熟、發奮努力,且養成了處世深沉穩重的性格。有媒體稱,或許正是由於幼年的苦難經曆、加上此後求學的顛沛流離,使朱鎔基感同身受,同情弱者貧者、反感仗勢欺人、仇視為富不仁、痛恨貪官墨吏。
事實上,朱鎔基之前已有類似的行動。而退休領導人參與慈善活動,最常見的形式正是捐出自己的稿費。比如,2004年,李瑞環親手創辦了旨在對品學兼優的特困大學生實施助學的桑梓助學基金會,親自為基金會募集捐款700萬元,捐贈自己的稿費110萬元;2006年,李嵐清個人捐贈稿費發起成立複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
徐紹村:生活清貧,捐2000萬元祖產別墅
作為上海一位普通市民,1925年出生的徐紹村成為胡潤慈善榜上一位“特殊”的上榜慈善家,位列第69位。2011年,徐紹村在臨終前一個多月立下遺囑,將所擁有的唯一遺產——位於上海市中心的一棟別墅捐獻給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2014年3月,這項捐贈終於完成,最終捐款2000萬元,該款項為上海希望工程成立以來最大筆個人捐款。
上世紀20年代,徐紹村的父親和叔叔曾一同經營當時上海灘頗為著名的一品香大旅社。1945年,徐紹村同父母和妹妹一起搬到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三層樓的小別墅附帶庭院。自此,徐紹村就一直住在別墅裏。晚年徐紹村與妹妹相依為命,兩人都未結過婚,沒有子女,因生活清貧,靠退休金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