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偉光的央視歲月(1 / 1)

楊偉光的央視歲月

2014年9月20日晚,楊偉光去世,享年79歲。這位老人曾打造了央視的一個黃金時代,成為央視員工最愛戴的老台長,也成為年輕傳媒人的偶像。

破冰台長

1985年7月16日,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的楊偉光上任央視副台長,主管新聞。

楊偉光上任兩個月後,改革的第一刀就砍向了最敏感的部分:楊偉光要求把《新聞聯播》辦成摘要彙總,做到新、短、快、廣。在楊偉光的要求下,《新聞聯播》一下子從每天十幾條增加到三十幾條,許多重要報道都最先出現在了央視。

1986年1月29日,電視台收到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時爆炸的新聞,這是一個世界性的新聞,按照新聞規律應該是頭條,但所有人都知道規矩是:國內新聞在前,國際新聞在後。

楊偉光毅然決定,把“挑戰者”號安排在頭條,而且安排6分鍾的時間。新聞播出,好評如潮,知識界、新聞界都在褒獎這一重大改變。人們開始對這個空降台長刮目相看。但遺憾的是,這次靈光乍現的決定卻沒能真正改變此後《新聞聯播》的風格。兩個月前,央視前製作人時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感歎:“現在也沒有楊偉光那樣的火車頭了,這是電視台的損失。”

央視之春

1991年12月18日,楊偉光被任命為中央電視台台長,他打造了央視的輝煌十年。

擔任央視台長後,楊偉光提出要把中央電視台建成“世界一流大台”的口號。他最重要的理念便是“新聞立台”。1993年,《東方時空》應運而生。《東方時空》一經推出,立即引領了電視新聞改革的潮流。以此為發端,《焦點訪談》、《實話實說》和《新聞調查》等欄目相繼問世。其中,《焦點訪談》創造了中國電視新聞的奇跡,收視率一度達到35%,也是領導視察、批示最多的欄目。曾有報道戲言:“當時中央電視台門前,兩個隊伍最長,一個是地方官員的說情隊伍,一個是找中央電視台反映問題的老百姓隊伍。”

楊偉光剛剛接手央視時,央視廣告費和其他收入隻有2.7億元,到1997年,收入則突破了45億元,其中繳稅4億元,上交廣電部等各個部門8億元,剩下的由央視自己安排。楊偉光回憶說,“李鵬同誌當時說,‘楊偉光,你是大老板了。’我說,‘總理啊,我的錢就是國家的錢。’”

打造精品電視劇,亦是楊偉光的重要決定。於是,一批優秀電視劇應運而生:《外來妹》《情滿珠江》《北京人在紐約》《三國演義》《水滸傳》《開國領袖毛澤東》《雍正王朝》等,在當時俘獲了大量粉絲。

楊台製造

一位央視退休老員工說,楊偉光擔任台長之後,打破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條條框框,創造了屬於央視的諸多第一。直到現在,央視的老員工們也還在懷念楊偉光治下的央視歲月。

趙忠祥回憶,一次他在台裏遇到剛進央視工作的楊偉光。楊偉光問,“你在忙什麼”。趙忠祥就說了一些想法,並沒指望領導能幫上忙。沒想到,楊偉光聽罷,說,“你放手做吧,隻要選題好拍得好,我就讓你播”。這之後,趙忠祥成功轉型,推出多檔專題節目。

“不拘一格”,幾乎是下屬們對這位老台長一致的評價。央視快速發展的階段,急缺人才,楊偉光就用“台聘”的方式聘用了白岩鬆、水均益、敬一丹、崔永元、方宏進、肖曉琳、王文華、朱軍、周濤、王誌、王小丫等等,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央視名嘴。

當年,央視有一個傳說,毛遂自薦者可以直接去推台長的門。敬一丹原是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的播音員,讀研期間在央視實習,直接到楊偉光辦公室說,“我可不可以留下來?”

肖曉琳實習期間,直接找到楊台,希望在新聞聯播裏加一個“今日談”的欄目,“小肖同學這個想法很好,不妨試一試,”楊偉光給她答複。後來,想法真的被采用,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坊間傳聞稱,白岩鬆在央廣《中國電視報》工作時年輕氣盛,經常鬧別扭。於是直接衝到電視台,要求到《東方時空》試一試,沒想到從此便留在了央視。2008年,白岩鬆在中國電視主持人公眾形象調查評比中名列第一,楊偉光為他頒獎。在現場,白岩鬆說:“我和在座的很多主持人都是楊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