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產品:市場是一麵鏡子(1)(2 / 3)

(3)洞察先機,引導顧客

視顧客為市場,又要有能動性,否則,隻會在原狀打轉,很容易被顧客拋棄。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消費層次愈來愈高,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挑剔,他們比以往更富有,更精明,更苛刻,更喜歡追逐時尚新奇,因此,產品決策必須善於洞察先機,捕捉顧客潛在購買動態。

諾基亞總裁約瑪·奧利拉就是如此,他早在擔任諾基亞市場部負責人時就看到了移動通信領域的潛力,在擔任總裁後,自然就有了一次將夢想變為現實的機會。

質量是殺手鐧

在商業競爭中,質量是產品的強大進攻武器。可以講,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主要是產品的質量之爭,在市場中,優勝劣汰是一條永恒的規律。

1987年,曾任美國質量協會主席的哈林頓這樣說過:“現在全世界正在進行一場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場大戰不是用槍炮的流血戰爭,而是一場商業戰、貿易戰,它的關鍵武器就是質量。”這就是說,任何產品隻有在質量上高人一籌,才會有勝算的機會。

例如,日本的小轎車在歐美市場價格偏高,然而,因為質量好,仍對歐美本土汽車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國內汽車,因為質量薄弱,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出口一台轎車。

國內某項“中國百姓名牌意識”的調查中,當問到“你認為什麼是名牌”時,百分之九十的消費者都公認為“產品質量好。”

三星集團是韓國第一企業,20世紀90年代,其總裁卻疾呼:“三星人要摒棄重產量輕質量的落後觀念,樹立質量至上的意識,否則很難使企業生存到21世紀。”當時,由於三星產品質量差,在國外市場上,雖比日本同類產品便宜,卻沒有吸引力,顧客十分稀少。

1.如何提高產品質量

(1)樹立牢固的質量意識

對產品來講,是殺雞取卵,還是把產品培養成一隻高壽高產的母雞?這個問題很重要,答案也顯然是後者。產品沒有質量就意味著缺乏生命力和競爭力,就意味著短命,必將導致競爭中一命嗚呼。

(2)把好管理這一關

要對產品進行各項把關,不能出現任何漏洞。韓國某地的高麗參,價格昂貴,消費者卻趨之若鶩,追根究底,就是因為質量好。商家對於采購來的參,層層設卡,使之達到百分之百的純,贏得了極高的市場信譽。

世界快餐大王麥當勞,為了保證質量,規定了幾近苛刻的產品質量標準。例如,牛肉餅要經過40多項的檢查,漢堡包製作超過10分鍾,蘋果餅出爐超過1小時,如果未能及時售出去,就不能再賣給顧客。如此,麥當勞在世界消費者心中樹立了“品質上乘”的崇高形象,魅力無窮。

(3)通過各種方式承諾對質量的保證

例如對產品進行質量認證,例如對產品進行質量保險。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承諾和高標準的要求,本身就提高了人們心目中的產品質量。

2.怎樣對待質量問題,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承擔質量的責任

隻有對產品敢於承擔質量的責任,將質量置於首要位置,才能贏得顧客信賴,進而占有市場。

國內海爾集團在1984年砸爛76台不合格冰箱,從此,跨入了質量優企的陽光之道。他們由於敢於承擔質量的責任,在128個國家和地位都建立了銷售網和服務中心,成為全球名牌產品的生產商家,其質量原則“下道工序是消費者”寫入了哈佛商業院的教材案例中。

(2)不能諱疾忌醫

產品合格是質量的根本要求,不合格就要尋找原因,達到根治的目的。否則,必會貽誤前途。

例如奔馳公司,一直堅持“奔馳=優質”的策略,讓消費者無可挑剔。奔馳公司設有專門的安全部,每年有一百輛嶄新汽車以35英裏的時速去衝撞堅固的混凝土高牆,以試驗其前座的安全性能。甚至,還刊登廣告,指出有人發現奔馳汽車發生故障被修理車拖走,將贈送一萬美元,讓消費者監督自己。

(3)反對“假冒偽劣”產品

產品要在市場中生存,一方麵要防止本身出現“偽劣”產品,另一方麵又要打擊“假冒”產品,在正當的市場秩序中不斷發展。這已經是一種經濟常識了。

國外某公司經理,砍去生產的“微暇”產品,最終出現了“零投訴”的奇跡。同樣,一些商家通過打擊不正當競爭,不僅維護了自己產品的合法權益,還讓消費者更加充滿了購買信心。

品牌就是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