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人才:經營最可變的資源(3)(2 / 3)

沒有獎懲,或獎懲不明,員工“平均主義”思想抬頭,幹多幹少一個樣,人的惰性自然就滋生蔓延了,國內許多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後,往往由於欠缺獎懲機製,最後“硬傷”而散,大家都覺得幹得沒有勁,既無壓力,又無前途,便作鳥獸各奔東西,可謂教訓太多了。

形成良好的人才土壤,讓製度得到

貫徹執行和落實

人才是一步一步鍛造出來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優秀的獎懲原則常常可以砥礪人才脫穎而生,誰的貢獻大誰就是人才,也讓一切員工心服口服,人才具有真正的感召力和促進力。

例如摩托羅拉製定薪資報酬時,遵循的原則是“論功行賞”,員工可以通過不斷提高業績水平以及對公司的貢獻獲得加薪。摩托羅拉參照美國國家質量標準製定業績報告表,員工可以根據報告表製定自己的目標。公司將根據個人評估和部門評估,最後到年底決定員工的薪水漲幅和晉升情況。個人評估是一個月一次,部門評估是一年一次,最後公司評估為結束。

促進人才的良性循環,建立人才的

強化機製

獎懲標準確立後,可以按差別進行不同的獎懲,讓個人價值在一定尺度下得到明白無誤的參照,既形成昂揚向上的風氣,又祛除了惰性,讓員工懂得違反規則的代價。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自然規律。在人才任用上,獎懲正是這種規律的表現。在獎懲原則下,人才們如朝陽、如猛虎,充滿生機,優勝劣汰,在運動中得到發展。

1984年在IBM處於困境中接任總裁的阿克斯,在一次會議上,他曆數每位經理的過失,竟然博得全體經理起立喝彩。從前推銷員隻把30%時間花在拜訪顧客上,阿克斯則讓他們提高到70%,並製定了嚴格的獎勵、懲罰標準。由於獎勵十分誘人,工廠、實驗室、辦公室職工約一萬人投入推銷行列。結果,兩年就力挽了狂瀾。

獎懲不是目的,隻是手段,為的是更好地發現人才和使用人才。獎懲必須注意以下原則:公平、開放、效率、溝通

公平即公正、平等,每位員工在獎懲上一視同仁。開放,即所有獎懲內容都是公開的,員工可以發表意見。效率,獎懲過程中,該獎就獎,該懲就懲,沒有必要拖拖拉拉,瞻前顧後。溝通,獎懲要做到讓人心服口服,不能一棍子打死。

獎懲分明

獎懲要就事論事,不能抹稀泥,該獎就獎,該懲就懲。不敢獎與不敢懲,是管理上的大忌,隻會讓內部失去向心力和前進動力。

注重監督與考核

獎懲是一種用人機製,難免會出現差錯,並且隨情況變化而應有一定變化。這都需要對獎懲進監督與考核,實際上也就是監控、讓獎懲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出應有的效益。

注重實效

獎懲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讓企業內部形成凝聚力,保持旺盛的鬥誌和積極進取的活力。這就要求獎懲有一定實際效果,否則,獎懲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隻會走向反麵。例如“末位淘汰法”,也是一種獎懲方式,但是過多地強調了人性負麵因素,造成了人受自然法則的禁錮,以致人人自危,不僅沒有起到積極效果,反而達到負麵效應,以致許多公司不得不摒棄。

總之,獎懲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不少策略和方法,商業競爭中,充分結合實際,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模式,一定會產生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