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人生觀:與上帝握手(1)(2 / 3)

大凡成功者總是無限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熱愛,他們超水平發揮自己,他們超負荷付出自己,也同樣取得了超出常人成績。

堅持既定的目標

天上沒有掉下的餡餅,成功者往往付出百倍的代價,最終獲取百分之一的成果,可以說沒有一個遠大的目標,那是很難走到盡頭的。戴爾19歲的時候就創辦了戴爾公司,當時,美國個人電腦業剛剛開始,戴爾看到這一行業沒有高水平的服務,就想將更多的價值在交易中產生,讓客戶得到滿意的服務,於是,創立了全球第一家直銷PC公司。為了目標,戴爾從不放棄,全身心投入其中。他說自己“有時候半夜會醒來,想一想是否會被別人幹掉”,力圖保持永遠第一的位置。

許多成功者,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創造了驚人財富讓人感動,更重要的是他們一生矢誌不諭、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一直激勵後來者挺進更高的目標。這份名單從史蒂文、喬布斯上溯到貝爾、愛迪生,甚至更遠,但是永遠沒有下限。

成功取決於目標的製定,更取決於堅持的程度。為此,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說過這麼一句話,“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是極精辟的對堅持的最好注解。20世紀7、80年代的享譽美國的管理大師艾科卡,由於才能出眾遭受福特二世妒忌,最後被解雇回家,其中屈辱可想而知,他幾度瘋狂到要開槍殺人。終於,理智戰勝了自己,艾科卡重新找回了信心,最終以驚人的膽量就任瀕臨困境的克萊斯勒公司,並利用三年時間挽救了這家公司,讓人生獲得了第二次創業的輝煌,艾科卡“要麼自殺要麼堅持”的名言,成為激勵眾多創業者的口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商戰勇士。

留意一切機會

許多失敗者經常埋怨自己機遇不好,當他們歎息時,機會一個個溜走,所以,機遇從來不是一個問題,答案就存在身邊的每一次機會中。你至少要尋找,才能找到機會。一旦尋找,抓住機遇便是時間長短的事。

一個流浪漢常常自言自語道:“如果有人肯給我一點錢,使我能付請欠帳,並在銀行有1萬元的存款,那我就能自力更生了。”上帝真答應他了,這個流浪漢有一次撿了一萬多元錢,然而不久,錢很快花光了,流浪漢還是流浪漢。原因就在於流浪漢本身就從來不懂留意幹什麼,一旦有了錢,除了揮霍,反而不知道怎麼辦。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牛頓留意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同樣,許多成功者發現了身邊的機會,從而邁向了事業的巔峰,例如雅虎的楊致遠,微軟的比爾·蓋茨,可謂數不勝數。

金錢僅僅是機會

對金錢的渴望,似乎是每一個人的夢,人們更認為商場中的人尤其要擁有強烈的金錢觀。確實,沒有金錢作為後盾,一切創業構想可能都會停留在“紙上談兵”和“畫餅充饑”的階段。但是,對金錢保持平常之心又是十分重要的商場價值觀。

國內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網易董事長丁磊,在回答如何看待手中的財富時袒露心曲道:“坦白地說,在大學時很看重自己手中的財富。但當畢業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個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數目之後,就感覺不到這些數字變化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了。相反,年輕時代創業的熱情和那些新鮮的創意更令人激動。”

古今中外研究者普遍認為,成為大商人的前提是必須對金錢充滿濃厚興趣。這話當然沒有錯,因為沒有金錢作為動力,人們就不會千方百計積斂錢財。然而,從人生觀角度看,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僅僅是一個交易符號,太認真了,難免誤入歧途。另一方麵,假如不善於將金錢作為一種機會,不僅掙不到金錢,即使擁有金錢也會坐吃山空,甚至帶來更大的不利後果。洛克菲勒家族擁有專門的社會福利機構,每年花費大量的金錢為社會各種事業捐款,這是深諳金錢僅僅是機會的個中道理的明智之舉。

對創業者來說,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很多,這些東西也遠非金錢價值所能比擬,並且往往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一個創業者總將金錢放在第一位,是永遠也經營不好的,經營之神王永慶甚至認為“一開始就賺錢的企業是危險的,徒然養成老大自恃的習氣,大概也因此種下他垮掉的因子。”李嘉誠、郭鶴年、包玉剛等一代華商巨子更信奉經商格言“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無論在創業中還是經營中,金錢並不是唯一追求,反而讓他們馳騁自如,遊刃有餘,成為商場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