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處世觀:讓別人跟隨(2)(2 / 2)

對創業者來說,行動可以讓一切不安全感走開,克服創業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你害怕推銷自我嗎?馬上對員工進行一番演講,你的恐懼便會一掃而光,萬一你仍舊拖拖拉拉,你會愈來愈不想向員工介紹自己一些“偉大”目標了。甚至,你會用“幼稚”、“不成熟”來為自己辯白,這最後讓你缺少和員工溝通的權力,或許,就種下了你後來失敗的種子。實際上,所謂“幼稚”、“不成熟”都可以在行動中逐步解決,也必須付諸行動才能檢驗出來。

缺少行動,創業者丟掉了成功最重要的王牌,將自己逼進了失敗的陰暗角落。他可能是語言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他一邊口若懸河,卻隻能紙上富貴,成了“四顧茫然”的經營囚徒。人們可能惋惜他是“思想家”,更多時候是嘲笑他不是“實幹家”。事實上,許多事情的成功與否,僅僅在於你能否行動,像許多創業者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類成功經營者,其成功就在於他們敢於在別人不敢行動時行動,從而獲得了成功。

對創業者來說,要想失敗,最省事的辦法莫過於什麼都不行動。這種行為簡直就是進行慢性自殺,將成功拒絕在門外。我們等待得越多,成功就離我們越遠。傘兵教練說:“跳傘本身真的很好玩,讓人難受的隻是‘等待跳傘’的一刹那。在跳傘的人各就各位時,我讓他們‘盡快’度過這段時間。曾經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發生的事’而暈倒,如果不能鼓勵他跳第二次,他就永遠當不成傘兵了。”

丟掉幻想

一位哲人說:我們需要理想,但是,我們不需要幻想。這話被一代又一代創業者佐證。對經營者來說,理想是用於規劃人生的理性思考,幻想則是希望“無端端發達”。理想可以成為行動指南,幻想卻讓你在現實中碰得頭破血流,一敗塗地。

商場法則最現實無情,“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自然規律。在商業競爭中,人人都奢望幸運,但得到幸運的人並不多,與其奢望幸運,不如靠自己。而且,刨根究底,經營最公平,你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因此,幻想是最沒有道理的行為。

有這麼一則故事:古時候,一位聰明的國王召集了聰明的大臣,給了他們一個任務:“我要你們編一本《古今智慧錄》,留傳給子孫。”這些聰明的大臣離開國王以後,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完成了一本洋洋灑灑的巨著。國王看了說:“各位先生,我相信這是古今智慧的結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們讀不完。刪一刪吧!”於是,大臣們刪了幾次,變成一本薄書。國王仍然認為太長,又命令濃縮一下,結果這本書濃縮為一章,然後縮為一頁,再變為一段,最後則變成一句話。聰明的國王看到這句話後,極為滿意。“各位先生,”他說,“這真是古今智慧的結晶,我們全國人一旦知道這個道理,我們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句話是什麼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一個聰明的創業者是最現實的人。他清楚地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不相信天上會掉下餡餅,隻是相信靠自己努力才能將成功攥在手中。

那麼,如何做到丟掉幻想呢?下麵幾點建議或許對你有所啟迪:1.做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人愛幻想的根源,常在於對自己並不十分清楚,總愛“揠苗助長”,無意中就鑽進了幻想的圈套裏了。比如,美國汽車鑄造公司總經理威廉·伍定講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伍定總以為自己是一個偉大的演說家,因為他當過國會議員,演講時常見聽眾拍手叫好。一次,他對一群煤礦工人演講,從頭到尾,聽眾們都熱烈鼓掌,他以為這次演講十分成功。後來,他在一位記者指點下,才明白這不過是下屬精心設計的騙局。因為這些工人都聽一個領導指揮拍手,這個領導英文也不大好,往往在不當的時候拍手。伍定說:“如此我才曉得我一心隻想到自己的口才和演講,而毫未想到我的聽眾。”

經營者常會最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成就,但是生活並不苟同你的看法。

2.對現實要有清醒的認識

人們大都愛幻想,甚至將幻想作為擺脫現實的麻醉劑。為什麼幻想容易導致錯誤呢?因為不現實,幻想超過對現實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