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情商:攥住好運氣(2)(1 / 2)

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回憶最早的坎坷推銷生涯時說,“在我入不敷出,不吃中餐的日子裏我把‘原一平是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啊’!這句話當作食物硬吞下去,然後麵帶笑容,哼著小曲兒,輕鬆自在地在中餐時間裏走過餐廳的門口。”正是靠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穿著右口袋西裝的原一平,身材雖然又瘦又小,卻昂首走出了坎坷之路,最後擁有“獨一無二的”成功。

偉大的希臘演說家德模生因為口吃而害臊羞怯。他父親留下一塊土地,想使他富裕起來,但當時希臘的法律規定,他必須在聲明土地所有權之前,先在公開的辯論中戰勝所有人才行。口吃加上害羞使他慘敗,結果喪失了這塊土地。從此,他發奮努力,創造了人類空前未有的演講成就。曆史上忽略了那位取得他財產的人,但一連好幾個世紀,世界各地的學童都在聆聽德模生的故事。

我們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並努力成為“獨一無二”的強者。我們不必要對自己說“不”,因為隻要你努力進取,成功的一天終會到來,它總是在你的努力下與你一點點接近。

主宰自己

在每一個人生活中,主宰自己是成功的重要途徑。任何成功經營者常常發現,情感能力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相當重要,往往左右自己的情緒,從而維持積極進取的拚搏精神。假如沒有較強的情感能力,他往往要花加倍的心力與內心交戰,最後被心力交瘁的自己擊敗。

富蘭克林總結自己成功的原因,就是一句話:“決定做所要做之事,不屈不撓。”畢加索說:“我不尋找,我發現。”這話是對他主宰一切包括自己能力的讚頌。許多成功經營者往往很早就創業,因為他們當時已經擁有“主宰自己”的能力。例如比爾·蓋茨17歲,戴爾19歲,李嘉誠20歲……,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創業個性研究者弗蘭克·法利證實,具有“主宰自己”個性人物的睾丸激素水平比沒有或匱乏者高得多。法利說:“這類型人尋求權力,即通過積極進取行為和個人意誌力量支配他人的能力,通過創造性、激勵性和自發性的行為證實自我的能力,通過不受規則和界限製約的高風險生活超越一般現實的能力。”

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舊的環境和一切不良性因素,這首先要改變自己,然後才能改變世界。艾文·班·庫柏是美國最受尊敬的法官之一,但他小時候卻曾是個懦弱的孩子。班生在十分貧窮的移民家庭,為了他們不小的家能夠取暖,常常到鐵軌上去撿煤炭,這樣常遭到一些小孩的圍攻。班幾乎生活在一種無窮的恐懼和自卑的環境中,不知道反抗一下。後來他看了一本書,講跟他一樣的少年的冒險故事,這個少年也麵臨許多不平,卻憑著勇氣和鬥爭一一克服。後來,班再次遇到那些小孩的圍攻時,他與他們進行了一場惡戰,結果,班勝利了。從此,他學會了改變自己來改變環境,他果然做到了。

凡是偉大的人物從來不承認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通過主宰自己進而改造了一切。主宰自己是手段,改造自己才是目標。世界十大富豪之一的克裏蒙·斯通,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克裏蒙5歲就當上了報童,靠販賣報紙補貼家用。賣報也不是那麼好賣的,必須克服許多困難。有一天,一家餐館把他趕出來好幾次,他還是一再地溜進去,而且手裏拿著的報紙更多了。那些客人見他這種非凡的勇氣,終於幫著勸阻餐館的主人,不要把他再踢出去了。誰也未料到,這個從小被人踢屁股的報童發展成為世界範圍內的巨富。可見,一個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主宰了他周圍的世界。

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沒有任何成就的普通人。普通人之所以為普通人,是因為他們從未想過要主宰自己的命運,或者認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們願意隨波逐流,過著平庸、可有可無的日子。所以,當他們沒有做出成就來時,他們就會解釋說自己並沒有真正的失敗,因為他們從未打算成功,特別是並未主宰過自己。這讓他們將一切經常可以歸於命運,心理上得到些解脫。

不論你從事任何行業,都沒有什麼不同,在任何行業,都有成功的創業者和失敗的創業者出現,他們一樣可以給你提供多多少少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然而,這最終一切還要取決於你自己去實踐和檢驗。誰也不會將成功的果實送到你麵前,成功應該是“你必須在成功之前,先付出成功的一切”,而一切在於你自己,別人是無法替代的。對創業者來說,美國時代在線總裁特德·特納先生的話或許十分正確,他說道:“最好的忠告是永遠不做任何事情。如果你永遠不做任何事情,你當然永遠不會遇到煩惱。可是,你也永遠不會獲得任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