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決策:哪兒藏有金子?(3)(2 / 2)

在風險中生長

人們將商場喻作商海,以暗示其中詭譎的風雲變幻,確實十分形象。不過,也從另一角度,證明難以預測的市場,確實充滿了許多風險,以至眾多精明強幹的經營者,被無情的商海吞沒了一批又一批。的確,不想冒風險而想事業有成,無異於癡人說夢,在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對於風險,美國時代華納董事長特德·特納始終認為,更大的風險是“什麼都不幹”。

商場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麵對這種不確定性,躲避是一種較好的辦法,這種“好”必須以是否有利於公司的生存與發展為準則。然而,許多時候,躲避往往讓創業者遭遇的情況變得更糟糕。美國著名女企業家玫琳凱·阿什講過這麼一句飽含哲理的話:“當我們創業時,對於不可能遇到的風險了如指掌。我們投下的每一分錢,毫無疑問,正是因為它的冒險性,才能激發創新、勤奮和高度的企望。”這辯證地說明了冒險的積極意義。

風險常常被視為損失的不確定性,卻忽略了這個眾所周知的特性後麵,還隱藏著獲得利益的可能性。風險的魅力在於風險報酬的存在。經營者敢於冒險,並不是喜歡看到自己的損失,而是希望看到成功之後的風險報酬。風險報酬又被稱為風險價格或風險價值,就是指經營者因冒風險而得到的額外報酬。風險報酬和風險程度通常成正比,即經營者所冒的風險越大,那麼其可能獲得的風險報酬就越高。

投機風險,主要分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靜態風險為不可抗因素的風險,動態風險則是因環境變動相應產生的風險。商業風險多屬於後者,縱觀商界,碰到各種各樣風險的創業者不計其數,不少卻通過風險獲得了驚人利益,而另一些創業者在風險帶來的損失麵前一蹶不振。可見,我們應該盡量學會控製風險,將損失可能性降到最小的程度。

聰明的決策者,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將成敗之數仔細掂量,一絲一毫也不敢鬆懈。剛進入商海的人,常常擁有許多新觀念和新思路,但由於與實際有一定距離,卻往往將自己帶人死胡同。久在商海中的人,可能有豐富的經商之道,卻總會自視很高,剛愎自用,也給自己挖掘了墳墓。真正聰明的經營者,既善於抓住機遇,又善於規避和減少風險,才會將企業不斷做大,成就一番宏基偉業。

麵對風險,創業者何去何從呢?首先要有勇氣麵對風險,其次要大膽實踐,才是積極的措施,也是王者之道。大膽冒險,積極冒險,巧妙冒險,這是駕馭風險的秘密。對創業者而言,對風險要有足夠的認識,如此在決策過程中才可以理智行事,既使有一定失誤,也不至於損失太大。而且,創業者不能落後保守,不敢積極進取,白白喪失機遇,否則,就會讓企業喪失活力。不畏風險實現目標的能力,是一個創業者成功的根本。對風險,隻能戰略上藐視,戰術上又必須重視。創業者一要有平常心態,能認識各種風險的可能性,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二要樹立信心,辯證地看待風險。一般講,大風險才會帶來大回報,越是風險大的時候也許越安全。

巨額回報不會從天而降,要得到最大的收益,就要以承擔最大的風險為條件去爭取。大凡成功者,往往是敢於投機冒險者,承擔風險是創業者的特質。西方諺語,“真正的商人敢於拿妻子的項鏈去抵押”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這種金錢風險僅處第二位,精神風險才是主要的。比如,創業者要承受對名譽、才智、自我、能力和家庭的攻擊,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創業者,敢於承擔任何風險,往往能獲得全部潛在的機會。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曾說道:“關於把風險‘減至極限’甚至於‘消除’風險的方法,我們已經聽得太多,盡是廢話。想要消除風險不僅是徒功無益的,而且也可能是有害的。你的職位越高,你應擔的風險也越大,你不應該試圖消滅風險,而應當承擔真正的風險。”

由此,可以看到,隻有敢於在風險中成長,決策者才會贏得成功女神的積極回應。想縱橫商場,沒有冒險精神和意識,是絕對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