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文化:盜不走的法寶(1)(2 / 3)

創業文化是經過長期沉澱和積累形成的,根本不是創業者頭腦一熱或者幾個文字遊戲的結果。它紮根於所有員工,溶於全體員工的思考和行動中。創業文化存在一個漸進過程,妄圖一步登天隻會貽笑大方。而且,員工思想水平和價值觀念隨個人文化素質、經曆閱曆、社會影響的不同,需要逐步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對企業來說,總目標的實現主要依賴員工素質不斷提高,這也是一個存在過程的命題。創業者更主要的是協同內外部環境以及每位員工、每個崗位都能最大發揮各自作用。

何況,創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員工共同價值觀的形成和導致的統一行為,其來源於所有員工在實踐中的統一意識。這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小的地方做起,滴水也能穿石,這就是注重積累和進步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創業文化隻有如此,才具有持續對員工的穿透力,才有生命力。

不需要灌輸

創業文化是企業管理從唯理性定義向非理性定義發展的產物。創業文化是企業長期形成的精神財富的凝聚總和,優秀的創業文化直接促使企業最佳運轉。優秀企業的員工有主人翁意識,其良好狀態來自創業者通過各種理念設計出的良好氛圍。這種創業經營者總是千方百計調動員工的勞動熱情和聰明才智為企業發展服務。

滲透是最有效果的途徑

創業文化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其中經營決策高層的主觀意識占有最大的成分。但是,決策者妄圖靠說教指點一切的想法隻會讓結果適得其反。創業經營者應該讓主觀意識滲透到每一個員工的腦海中,才能讓員工與自己心心相印最精誠合作。創業者必須為實施的行業提供最有說服力的輿論支持,讓自己的主導性意見與員工內心潛意識行為不至於抵觸,才能達到心想事成的效果。創業者的領導並非一種權力,主要是“領”和“導”,協同企業組織係統內的各子係統乃至員工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都在一個團隊意識中共同前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是最高境界。

價值觀念在於認同

創業文化的核心是員工上下共同價值觀的形成和導致企業行為的一致,所以它的形成必須是全體員工在實踐中的共同創造。企業文化來自員工群體,普遍接受群體各方麵智慧和意識,換句話說就是得到了人心,這才具有真正持續力。美國福特汽車總裁認為,沒有任何一種企業可以歸結於一個人,企業最重要的構成因素就是群體,健康而穩定的共同價值觀要比任何經營法則都更重要。隻有員工在價值觀念上產生真正的認同感,創業者才能發揮高效益。企業的生產和績效完全係於全體員工實際行動上,秉持忠誠心態和唯利是圖的心態帶來的結果存在著天壤之別。企業具備團隊意識必須具備有共同的價值觀,這來源於各自的認同,沒有這個基礎全體成員就難以朝共同目標不遺餘力地進行奉獻。價值觀念一致,創業經營者能把眾多人的興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統一起來,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結果。

思想是可以影響的

創業文化對企業員工和企業經營業績產生巨大的作用,因為每一個人的思想都是可以影響的,並且容易出現從眾心理效果。當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創業文化讓企業形成堅不可摧的團體,以至最懦弱的員工也會變得異常剛強。國外最優秀的總裁們總是不惜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營造和維護自己的優秀企業文化,因為他們深知創業文化可以為企業擰成一股繩發揮不可代替的作用。惠普公司創業者以“自己就是企業”作為員工的精神支柱,傳頌甚廣的有這麼一則故事:參觀者看到該企業員工滿頭大汗,而把電風扇直吹機器,十分不解,就詢問這是為什麼?員工回答很幹脆:“要保持公司的機器的清潔。”這種敬業精神實在令人感動,也從另外方麵說明人的思想是可以不斷接受影響的。經營不僅要有共同的目標,還要產生一種共同認同的創業氛圍,這是必要的。

不要操縱他人

對創業者來說,最可怕的是灌輸的方法容易給自己錯覺,即以為可以操縱他人,這是極其危險的選擇。我們固然應該設法提高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采用的方法必須適當。好的辦法是以維護員工的自我意識來提高生產力,拙劣的辦法卻是讓員工感到受了操縱,這會造成最不好的結果。優秀企業的領導總是善於讓員工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這是積極的措施。

中國傳統文化曆來以人為本,俗話說“人者,五行之秀氣也”,又說“人為萬物之靈”。企業文化終歸以人為本,通過人和人之間的行為活動,不斷進化和凝聚才會到達一定階段。離開人去談創業文化,就是無源之水;妄圖操縱文化,更是舍本逐末的愚不可及的行為。沒有一切員工普遍認同的創業文化,隻會是海市蜃樓或者空中樓閣,不可能存留久遠。創業文化深入人心,這是最起碼的經營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