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少年軍營(1 / 2)

花了很多功夫招募過來的這些孩子,其中超過六成就這樣在入張宅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就被淘汰了。

不少孩子的親屬長輩帶著哭泣的孩子前來賠禮認錯請求張家給予一次機會。父母的態度又開始搖擺不定起來,畢竟可以借此受一筆學費禮金。但張海堅持的說道:“我家暫時還不缺那些錢,不能因為這件事而影響了我張家在孩子們中的威信,乃至今後整個家丁團隊的可靠性。”一向通情搭理的張林再一次答應了張海的要求。而且,還在張海的懇求下盡量避免插手對於這些孩子們的管教工作。

孩子們剛剛在這寬鬆而清閑的一個多月日子裏所交的朋友圈、關係圈瞬間便因為這次淘汰而被瓦解的七零八落,不少人都有失落感。

不過對於多數孩子而言,在張家似乎是錦衣玉食般的待遇相比幼兒記憶中清貧困難的日子還是要好上許多,並還沒有多少人有戀家的感受。

但隨後的日子,使這些孩子很快就感受到了真正意義上優良的近現代軍營化生活與同窗學園生活最大的不同。

沒有書院或未來校園裏那樣的自由活動、課間休息。

或者說:所有的自由活動與課間休息乃至休閑這些大多數孩子在書院學校裏所擁有的自由空間都被張海所主導的集體場合下的拉歌與談心等內容占據了。這意味著群體中的新人們不再有找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建立集體之下的小圈子的可能。

就連吃飯和睡覺,這些孩子們也與張海同在一間大廳內睡大通鋪安寢同在一間大堂內吃飯。一旦發現哪怕臨近的孩子趁張海睡覺的時候說了幾句夜話,接下來等待著孩子們的就是近乎體罰性的高強度訓練。

張海也明明白白的告戒那些新來的孩子們:“有什麼話,要光明正大的在會上說。想抱小團的話,等你們成家立業之後吧!”

每天雞剛剛叫的時候就隨孩子們以最快的速度穿戴洗漱展開隊列跑步等晨練。隨後進行的是對抗性的投擲沙中加有細小碎石的布袋,並且進行對抗性的“圓箭頭”訓練箭射擊。

起初,孩子們對這種遊戲般的演習式鍛煉頗有興趣。可當幾乎每個人都在這種對抗性演練中品嚐過哪怕是被那些重沙袋和訓練箭打中滋味的時候、當一個上午的鍛煉下來導致雙臂發麻般酸痛的時候起初的興奮和興趣很快就消失了。

下午則是更為枯燥及令人疲憊的力量性體能性的訓練。因為孩子們還小,張海還不能像特種部隊那樣進行成人的身體都難以承受的高強度訓練以免影響這些孩子長大時最終潛力的形成。

可這樣的訓練配上幾乎管到孩子們二十四小時的嚴格紀律下的生活讓這些年級還不大的孩子們覺得度日如年一般。不少人開始懷念幼年時那些雖然清貧但卻自由自在的生活。意誌力差一些的男孩不時有人在夜間或者集體會上哭了起來。

張海同樣也盡量以自己最大的意誌力和自製力約束自己的生活。

即便是年僅九歲的張海自己,也終於透徹的理解為什麼“天將講大任於斯人也”後麵頭一號考驗就是“苦其心誌”了。

如果不是對於未來的危機感乃至堅定的誌向,張海自己都懷疑自己能不能將這樣的生活堅持下去。

冬季的嚴寒沒有影響到張宅大院之中火熱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