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先放後收(1 / 2)

張家所辦的私塾沒有像徒弟們的演練場所那樣設在張宅圍牆之內,僅僅是在裏家不遠能夠有事照看到的一處空地上而已。

按照後世教室的要求,一間教室大約應該四五十平米的麵積七八米的縱深。如果再大在沒有擴音器的情況下後排學生聽講也好、無眼鏡的情況下看黑板也好就會存在障礙。

思索再三,張海覺得如今的私塾教育並不需要過於複雜的題型講解也不需要大量的課堂練習,對黑板的要求可以低一些。無需所有人在同一時間必須能夠看清黑板,這樣單獨一間教室的形狀就可以布置成比階梯教室更大一些的弧型以滿足一百幾十個孩子的聽講。

張海前世沒有上過師範也沒有過教學經曆,上學時講台上的趁機閑扯演講滿堂灌卻是有過的,同時對很多現代教學中的套路也是有所了解。自覺至少應該比這時代的一些鄉下私塾先生強的多。

下麵的孩子雖然有一百幾十個,又多是好動愛鬧的年紀,可在完全不同於後世時代環境的熏陶下對師長總是多了一些敬畏,課堂紀律要比想象中的好上許多。

張海並沒有如那些二流私塾先生們一樣上來就是直接講解內容,而是簡單的做了自我介紹並講述了舉手發言提問的規則還有上課前起立等一些規矩。

“先生,上課前的起立是代替拜孔聖、拜天子、拜先生麼?”有個學生問道。

“上課前的起立是為了提醒年紀還不算大的你們,現在是上課了,請收心並集中注意力。不論拜孔子、拜天子、或是表麵上拜師長那大可不必。這些都是人間的偶像,我們崇拜誰尊敬誰,是因為發現了誰身上的可敬可愛之處,而不是因為這些禮儀。天帝是唯一的神,唯一值得我們跪拜的偶像。”張海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上課喊老師好的作用也僅僅如此,到了小學高年級的時候便完全流於形式了。

人生而不平等,但人有生而覺得自己並不低人一等的天性與潛意識。一個完全沒有可敬之處的人真的能夠通過“禮”而獲得尊敬麼?隋唐五代造反的親兵無數,兩宋時期班直宿衛都有變亂的人。古代大多數造反的多是親近之人,就因為發現了原本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原來也不過是擁有眾多缺點的普通人而已。優秀的教師能教育好學生卻未必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在課堂上,能夠有準備的注意到律身律己並高高在上為人師表。而要做一個在生活中也值得尊敬的人,卻是大多數人所難以做到的。

見到有舉手提問的先例,不知道是有人刻意的安排還是起了帶頭作用,又有站在後排年紀稍大一些的學生問道:“天帝是指玉皇大帝麼?”

張海沉默了片刻,自己不是個愛說謊之人,可想到不依靠宗教偶像崇拜所帶來的其他成本與代價還是厚著臉皮繼續講道:“天帝是萬物的造物主。玉皇大帝還有道教那些傳說不過是我們世間的人按照自己的朝廷進行的想象。事實上天帝如佛祖,並不是人間管理一切的天上朝廷,隻是指定規則的人。如果沒有造物主,那麼世間的任何東西豈不是可以無限製的追根溯源下去永遠沒有盡頭?舉個例子的吧:大家覺得世上應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雞是蛋生的,而蛋又是雞生的,反複追尋下去會是什麼呢?父親的父親是爺爺,爺爺的爺爺反複追尋下去又是什麼?若是有一個盡頭,答案隻能是有一個無生父母。那就是我們的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