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踏上征程(1 / 2)

慶雲縣西北各府戰兵針對張家眾人的進攻失敗了,而且是近戰肉搏中精銳嚴重受損、士氣受到重挫的失退。就連對兵事並不是十分熟悉的保定知府胡思仲也知道要殲滅這夥人事已不可為。

“其實我們這一戰也算不得輸。隻要他們給個麵子,趕緊走並把那些裹脅之眾的首級留下,我看我們還是撤退領功吧,怎麼說也能交差了,而且會是大功。”年紀已經不算小的胡思仲歎道。

趙彥卻是朝廷之上為數不多頗有覺悟的人:“這怎麼可以?我在出發的時候已經差人通知山東各府精兵。隻要我們能將這夥頑固的殘敵拖住,用不了兩日就能將其會殲在慶雲城外。這些賊人顯然並非尋常的賊寇,如放虎歸山,日後必為大患啊!”

胡思仲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忽然二百步之外如同床弩發射般的重箭掛著淩厲的風聲從頭頂掠過鑽入人群之中,帶起至少接連兩聲慘叫。

激戰之後的張家核心及少年營眾人不斷的前進中,張海借著盾牌的掩護射出接連不斷的淩厲箭支,跨越幾百米的距離直接就將敵人戰場後勤及馬匹所在之地籠罩在內。沒有了衝鋒進攻勇氣的敵人在十多分鍾的時間內又受到百餘人的傷亡,終於再也承受不住壓力不由自主的撤退起來。

胡思仲終於下定決心下達了撤退的命令。趙彥沒有多少自己能夠調動的正規戰兵趕來,隻得心有不甘的向南撤退了。隻留下了幾十名尚算沒有徹底喪失士氣的騎兵在近兩裏之外的遠處象征性的保持著偵察。

激戰的狀態算是基本結束的情況,注意力的焦點迅速從敵情轉移到自身上來。即便是曾經英勇無畏的張家眾人也忽然感到了迅速襲來的傷痛與疲憊。

這一戰雙方的損失都在千人以上,但明軍至少有八百名從北直隸各府趕來的正規戰兵不可恢複的損失了。張家眾人被斬殺和擊潰的大多是成軍不過幾天的人,但從少年營骨幹到眾弟子甚至包括柳香與楊秋霞在內幾乎大多數人的身上都留下了被箭矢或兵器碰狀而形成的隱隱傷痛。繳獲來的盔甲在麵對大多數水準還並非精銳的敵人時,還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若非如此這一戰即便不會全軍覆沒也會被徹底擊敗。

“有人還在流血沒有?”一個女聲在人群中問道,向隊伍中問道。楊秋霞等人隻能負責簡單的包紮,所能做的也僅僅如此了。應者並不算多,隻有十幾個在激戰中被砍斷了手指或腳指的人。

很多負傷的人因為在激烈的戰鬥中不可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失血過多而亡了。這一戰確實是張家自起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傷亡,習弓弟子中有三人在戰鬥中戰死,加上之前損失的,短短不到一周的時間裏就有超過一成的人或犧牲或殘廢。加上學塾的弟子則僅在這次戰鬥就多達七人戰死,少年營中則有六十多人戰死,嚴酷的考驗之中險些被擊潰,但終究還是堅持下來。

“你說我們這些天來的激戰到底值不值?我們起事之後連克兩縣的思路對不對?直接去那些名山大川裏招兵買馬是不是更合理的思路?”休息的時候,張海向集結起來的習弓弟子們問道,三四十名入室習弓弟子並非是僅僅在訓練和作戰上較為出色。更重要的是在接受新的思維方式上幾乎徹底的擺脫了這個時代甚至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凡事都可以從更理性的角度來計算得失,是在戰場的考驗中證明真正有著為理想而奮鬥之決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