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館陶山寨(1 / 2)

山區邊緣地帶早春寒風的呼嘯聲並沒有打算早已疲憊不堪的戰士們的睡夢。

天色完全亮起來的時候,隊伍依然進行了時間比較長的休整。除了輪值負責警戒的人大多數戰士終於睡上了一個完整的覺,數天來的疲勞終於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緩解。

“早上外出負責尋找食水打探消息的人有消息了沒有?”午飯的時候張海詢問道。

急行軍中的隊伍也取過幾次水,雖然暫時的食水並不成問題。但是進入人口更稀薄的山區這一點對於數百人的隊伍來說也顯的重要起來。

少年營中的人所組成的便衣隊不負所望的在午飯前的時候就跟著張林趕了過來。畢竟這太行山南麓還算不上什麼荒蕪人煙的地方。

“我們是現在磁州以北,武安還要在往北。過了篷山應該就不用這樣辛苦的打探了,那一帶過去是為父常去的。”張林對眾人說到,聽到師傅的父親如此說,孩子們的心也安定下來。再次展開行軍時的氛圍也寬鬆了許多。

李峰不太好意思直接去與師傅的父親搭話,而是破有疑慮向師傅詢問道:“我們這麼多人上山可以麼?不會招來王倫那樣的猜忌?”

張海自幼以來不是勤奮習武就是把時間用於管理弟子方麵,與家人接觸的時間算起來並沒有多久。可是對於江湖上的往事還是多多少少的聽父親提起過的。

“家父已經近二十年不幹這山上的活了,臨走的時候大當家就已年今中旬。其實自古以來即便是帝王,又有幾個能活過知天命之年?江湖上的這種眾矢之的,即便是街頭的那些混混組織,所謂大哥也好霸王也罷通常也都是年過四旬就自動讓賢,這還是好的的情況。所以,不論如何我們必須要做好再進行一次戰鬥的準備。”張文對弟子們提醒道。

其實張海憂慮的並不是舊時的山寨不給麵子,如果是那樣事情反而好辦了。就怕這裏的人們聽到了自己在北直隸的威名假義逢迎禮讓三分,那就很難以達到自己的目標。因此並沒有耽擱,準備了充足的給養後就迅速向目的地開進了。

除了張海等少數人之外大部分孩子們的盔甲兵器乃至馬匹都是從明軍那裏繳獲的。在這還沒有得到東邊傳來消息的武安縣館陶鄉,負責在山外巡邏放哨的那些半民半匪的哨探以為是朝廷前來圍剿的官兵,遠遠在山上望見那些旗號和盔甲的時候就迅速有人將警訊以專人傳達給未於小店村山嶺處的山寨。

“前來的官兵有多少人?”小店村山寨的頂天梁問道。

“大約七八百人,多半都是披甲的戰兵,似乎還拖著不少炮。”前來傳信的人認真的回答道。對於小店山寨這些經曆一些陣丈的人來說自然知道那些能用馬馱著走的炮根本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如此突如起來還是讓人覺得有些意外。

“老三,這是怎麼回事?”寨子裏負責處理日常事物的頂天梁有些不滿的向三當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