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試炮選型(1 / 2)

出武安後從東昌打到鄒縣再從淄川一路走來直到攻克青州,張家隊伍相對於自身需求,並不缺錢。

這七十多門青銅炮雖然花費的銅錢原料就將近兩萬貫,為了在試製選型中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質量,兩千多人八萬個工作日的工錢采用按每半個時辰一結根據工作進度及質量實時監督評價的原則支付。按照平均每半個時辰十六文錢的報酬掌握,折合除了基本的食宿外每月接近四貫錢的報酬,這比這時代一般群體出工的工匠收入高了至少一倍左右。平均每門試製炮的成本就高達四百貫左右。

為了節約成本,在試製階段沒有大規模的製造相應的火炮車架和彈藥車。所有的各類青銅炮在鑄造完畢後都是安裝在簡單木塊架上進行發射準備。每種彈重口徑的炮隻準備一種製車坊新趕製的鐵輪帶架炮車。

什麼樣炮彈最有效?這往往也需要長巨額投入的實踐,然而張海卻通過印象中的曆史經驗確定了五種火炮做為主力火炮的備選方案:84毫米口徑的四磅炮或“三斤炮”、95毫米口徑的6磅炮四斤半炮、106毫米的8磅炮或“六斤炮”、113毫米口徑的10磅炮或“七斤半炮”、121毫米口徑的12磅炮或“九斤炮”。身管標準確定為口徑的二十倍徑左右。

早在進攻青州之前的行軍實踐中,張海就對火炮重量原則有了初步考量。重量標準也選取了相對有意義的重量級別:三斤炮和四斤半炮都選擇250公斤重的身管,以火炮身管的一般長度,這是六個人抬行長途越野的最大重量。六斤炮和七斤半炮選擇400公斤左右的身管重量,這是普通的三匹馬可以挽載並長途行軍最大重量限製。12磅炮的身管確定為550公斤,連同車架就更重,對馬匹的要求比較可靠。但是張海有信心選訓出幾百匹能夠有效協作拉炮的馬匹。為了在製造中精確的控製規格,負責在工匠中的各班監造的學塾弟子們很是花了一翻功夫。

青州府衙前橫貫東西開辟出的一條大道上,七十門試製出的火炮分成七組輪流按照規定可以達到盡可能大速度的裝藥量開炮測試。街道兩旁建築內的居民都已經被集中遷移到別的裏坊內。

火炮的標靶則是部署火炮發射出一裏距離以內二十多排四百多長六尺高五尺寬的一寸厚度左右的木板靶。按照一般的經驗一寸厚的木板大致相當於一個隻擁有中等防護的亞洲冷兵器士兵。

接連不斷的巨大炮聲在冬季的空氣中直傳到城外數裏之遠,引的那些冬日的清晨中剛剛醒來的明軍城西營大營中的軍兵一陣陣恐慌。青州之戰中從投石雷到不知用什麼方法打到很遠距離上的鉛彈帶來的印象還很深刻,直到沒有發現四周的人有傷亡的跡象才逐步按下心來。

“是不是城內的賊人發生了內訌?”

“也有可能是想引我們上當吃虧的‘假內訌’。”軍議中,各副將參將們紛紛議論道。

楊國柱此前一直有些緊張的心卻在接到昨天的消息後有些底氣的舒緩下來,安慰眾人道:“我們不用管它城內的賊人發生了什麼如何打算。南方戰場早已傳來大捷,三個月前從南方起程的大軍、陝西軍、加上我們北方邊軍的後續部隊將於一個月後雲集於青州會剿這股強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