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新槍遠景(1 / 2)

自從隊伍出武安以來在運河沿線及淄川至青州征集到了大量的工匠藝人,其中也不缺乏鐵匠,通過最近一些時日的試製及準備也仿製出了一些鳥槍,加上從繳獲物資中挑選出品相尚可的鳥槍,湊了四百多支鳥槍。但通過詳細的測試、對比試驗、經驗總結張海最終放棄了在傳統長管身火槍上下太多工夫的想法。最終隻打算把這類武器做為一種攻堅或特殊用途的火器。

很顯然:要想讓鳥槍成為一種十分實用的武器所花費的工時及管理成本太高了,更不要說燧發槍之類。

在嚴格的監督管理、合適的激勵乃至量具標準化的情況下製造大中口徑的火炮可以把誤差控製在毫米級,並因為熱障冷縮及身管彎曲考慮在121毫米口徑的九斤炮中留出近3毫米左右的遊隙,然而在槍械製造上這就是難以容忍的缺陷。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如果采用彈一火器在戰場威脅環境下填裝彈藥而不是射擊事先填裝好或在掩蔽下填裝好的彈丸,即便是遠遠超越這時代一般軍隊的鹽山來的作戰骨幹實戰的命中率也會大為下滑。

雖然是做為輔助武器,也盡可能在研討和實驗測試中盡可能的實用。相同的技術工藝條件下總有相似的選擇,新製的鳥槍口徑被確定為類似西班牙火繩槍一般的23毫米。以黑火藥不至於在高溫下變軟的最大初速發射出去的時候雖然已經不可能用彈道落差法測試速度,但依據其穿透威力估算其槍口動能大概可以達到四千焦爾。兩寸厚的偏廂車盾乃至一些簡單的木製寨牆都攔阻不住這種數倍於亞洲鳥槍的火銃。打在城牆垛口中的時候濺起的碎土碎石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的威懾對手。

“我覺得沒有必要在鳥槍方麵投入這些資源。不論是用我們的方法選拔和訓練出的弓箭手,再配以改良過完全不遜色於東虜的弓箭;還是在一次型臼銃方麵下工夫,不論是威力還是射速都似乎是遠高於這些鳥槍。城戰攻堅壓製這種特殊需求也無需專門下這麼大工夫,繳獲中挑選的火器就完全可以實用。”在少數核心弟子中關於火槍的臨時討論會上,李峰直言不諱的說道。李峰暗自思考過自己不如劉洪濤更受重視的原因,除了自身的能力師傅顯然更傾向於更為坦誠的人。

“還記得師傅幾年前講過的關於未來火器的那些事兒麼?”張海思索了片刻終於決定從現在開始在單用單兵火器的進步上花上一些工夫。

李峰劉洪濤等人都想到了幾年前師傅轉述天帝的預言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未來時代。什麼射速比諸葛連弩還快、稍經合格訓練就可以達到接近師傅一般的神箭精度,威力在二百米外都不遜色於近距離的兩石強弓的單兵火器。若是普通火器就可以讓一般士兵就達到堪比師傅這樣絕世高手的戰力,那這世界該會是什麼樣的時代?當然小時候的弟子們雖然感到驚奇,但對師傅所講的話卻沒有多少懷疑,尤其是萬曆末年那些驚天預言得以應驗後。起事以來的這些日子通過更深入的火器操作實驗,不少人卻都有懷疑起來。

最終還是更善於思考的劉洪濤提出了很久以前就意識到的疑問:“最近試製新槍的時候我找了一個據說是在彈藥填裝方麵遠近都頗為有名的民間獵人,在別人的幫助下彈丸也配好藥包的情況下一分鍾可以發射五發子彈。可使用我們製出的能滿足基本破防要求的大威力火器,僅僅是這五輪發射下去,槍管就熱的已經無法再填裝火藥了。師傅可知那些未來如諸葛連弩一般射速,精度威力又如此驚人的‘未來火器’是如何解決槍管過熱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