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英勇勳章(1 / 2)

專門授予連以基層官兵的最高勳章並沒有規劃的太複雜。張海信任這支新式軍隊通過大規模戰爭時期所無法比擬的選訓教育條件、還有傳統中國貧困階層相比工業時代的美蘇等國更為樸實的精神能夠使更多戰士獲得名副其實的表現,雖然這種機會看起來並不多。

按照張海的大致構想:英勇勳章專門授予連級單位及以下擁有優越戰鬥表現的人。所有能夠在戰場上表現出如同訓練場般堅定而沉穩作戰的戰士都會授予早已準備好的銀色英勇勳章。而表現出明顯超越一般群體具備明顯犧牲精神、為戰友乃至整個戰鬥帶來重要貢獻的人則會獲得金色英勇勳章。勳章將像金星勳章那樣大量使用真金白銀。銀色英勇勳章的獲得者將永久性的獲得每個月折合三石米價值的通貨及糧食做為恩給金。金色英勇勳章的獲得者將出必要的恩給金福利保障外還將一次性的獲得折合一千兩銀錢大概普通城鎮居民勞動力約三十年左右撫恤收入。犧牲的,這些錢分配給家屬或按照遺願指定的人;傷殘的,配備專門的家政服務人員。其他待遇還有待擁有一定控製區後考慮。

“按照現在的選訓練標準和兵源質量,你覺得在我們今後的戰士中有潛力獲得著兩種勳章的人大概占多大比例?”張海最終向劉洪濤詢問道。雖然對於自己的弟子們比較了解,也通過情報線了解到擴軍後一些新戰士的情況,但總沒有這些日子以來一直負責城頭防禦的劉洪濤了解的更全麵一些。

“我們幾個主要的戰兵營至今很少麵臨被動的戰局,在目前的選訓作戰表現下可以說幾乎少有臨陣膽怯的情況。但如果在箭支上寫些姓名,我估計如果麵臨接近短兵相接情況下的衝擊,或者與相當於我們實力一半以上對手的對射。弓兵中能達到訓練場上精度的人則隻會降低到十分之一以下。畢竟戰場的壓力多多稍稍還是有些影響的,大部分情況下隻能概率射擊。臼銃的精度與此類似,但不好在彈丸上也寫上姓名。就隻能按照射速表現來進行十比一的優選了。至於金色英勇勳章的條件,這隻能是可遇不可求了。如果我們每次作戰都力求擁有兩倍以上的實際戰力優勢,最多隻有幾百分之一的人可以獲得這一榮耀。”對此問題劉洪濤早就做過大致的推算,畢竟在比較大的戰事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小單位在局部麵臨危急情況的。

這個比例可以說相當不低,要知道按照二戰時期為標準的概率:大概平均每戰死數百人才會才會有一人獲得金星勳章或美國國會榮譽勳章這類。將領軍官對軍隊表現的觀察條件更好、民風比工業時代也更樸實的南北戰爭時期,也大致是戰死百人左右,累計參戰近千人左右才會有一人獲得美國國會榮譽勳章之類。

但張海大致估算下來:隻要今後的戰爭局麵不出現大的被動,以盡可能保持絕對優勢的裝備和戰力,還是並不抽勳章的這些真金白銀成本的。

臨近起兵一周年紀念日的時候,構造簡單而實用的新禮堂也終於在青州城內遠離城牆的地方搭建起來。

在缺乏擴音器的情況下,盡量保證最後排距離講台不超過一個普通教室的對角線大概10米左右的距離。還要允許排除城頭值勤部隊外的三個步兵營的官兵一同開會,整個大廳隻能按照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的三層格局呈扇麵上下分布。隻不過隻能采取十分擁擠的布置,六百多人要擁擠的蹲坐在在一百八十平米的麵積內,前排直挨著台上。這樣,在僅有二三百平米使用麵積的情況下勉強可容下近兩千人。

為了保持大堂內擁有足夠的氛圍,在特定節目的時候頂棚將燃其多盞上百支大號豬板蠟燭或油脂製成的吊燈,並利用台上頂蓬處的黑布和拋光的銅麵來控製光線。無特定節目需求的一般會場時則可以在頂棚采集自然光來保證光線。沒有現代大堂或地鐵的通風措施,則盡量可能在附近單薄僅僅可以遮蔽陽光的木牆上利用“百葉窗”式的東西進行通風。

而處於火情等安全角度考慮,整個大堂隻是在各層坐架上盡可能使用塗泥木料力求堅固,而外牆在本質上則更類似一個大號的蒙古包。發生火情時四周的可燃物並不多,煙也比較容易向外散去。

擴軍後新成立各步兵營戰兵除城頭值班部隊的近兩千人第一次這麼大規模的在近兩層樓高的大堂內齊聚一堂的時候,不要那些入伍三個月左右的新戰士。就連張海的一些弟子們也有一種宏大、興奮、敬畏的感覺。這種感覺對於在習慣了現代事物的兒童們來說在第一次麵臨的時候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