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盡管近衛第一營井然有序冷靜沉穩的開火殺傷了多達六千餘人相當於自身兵力八倍的敵人,發揮這個時代前所未有的火力。可還是在城西大營明軍源源不斷的進攻下陷入了絕境。
不僅僅是臼銃的火力,依仗優勢兵力的敵人從百步以外的距離上拋射過來如飛蝗一般的幾萬支箭雨也讓不少戰士負了輕微傷或手腳被命中,向敵人打出的箭彈火力一下就委靡下來。
張海雖然沒有被拋射過來的箭羽打中,但仍然有一個顆從側麵飛過來的六兩鉛彈形成的跳彈打在了左腿小腿的迎麵骨上。盡管新製的護腿乃至地麵都分散了相當部分的能量還是感到一陣刺骨而又鑽心般的疼痛。
雖然不知道規模龐大的敵人已經到底有幾萬兵力集結在近衛第一營周圍,但看到隊伍的狀態也知道是時候下達命令了!
僅僅在兩軍接陣的階段情況下就遭遇數千傷亡,大多還是性質嚴重死亡率很高的重傷,其實也已經讓城西大營規模多達十萬的明軍處於承受極限的邊緣。
戰至此時,即便是不少各營參將也已經看的出:對付千把人都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或許城內賊人主力的出城,是說什麼也難以阻擋的了。如果將眼前的這股悍敵全殲,或許還能在圍困失利後找到得已掩蓋失利的戰功。
而在另一方麵,不斷開火射擊的炮壘打出的一輪輪準確猛烈的重彈還在不斷的消磨著前方不少人的血肉,不論是圍困和用輕炮對峙似乎都不是個好方法。
戰鼓和催促進攻的炮聲再一次從陣後隆隆穿來,數萬主力在號令下如潮一般展開了針對張海所在的近衛第一營的最後衝擊。
而就在此時,隨著幾顆奇異的煙花彈在近衛步兵營的陣中升到了十數丈的空中炸裂開來,引起明軍中不少的驚疑與騷動。
雖然圍攻近衛一營的明軍擁有眾多的兵力以至於能夠將其團團包圍起來,可出於對於青州西城門城頭方向的畏懼,除了少量負責警戒的遊騎以外,還沒有大股的敵人敢於從東麵進攻近衛第一營的陣地,無形中數萬人的隊伍沿著青州西城牆的方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橫隊。
而在此時,早已在臥姿散兵坑內埋伏多時的劉洪濤、李峰兩個步兵營八個步兵連一千幾百名戰士翻開了覆蓋在身軀之上由盾牌頂著的偽裝,在各連排軍官的指揮引導下以不同的速度的向著敵群展開了衝擊,大概距敵距離約六七十步左右的距離上忽然展開了猛烈的火力。
雖然做為警戒的偵騎在身著火紅色棉甲的少年戰士們顯身的時候就發現了異樣,但在正在圍攻近衛第一營的情況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卻一時難以做出有效的應對。
劉洪濤所在的步兵第二營一連火器一排的戰士們首先用早已填裝好彈藥的二斤臼銃接連不斷的射擊,緊接著此起彼伏的銃炮聲響在兩裏左右的範圍上響成了一片。
兩個步兵營所攜帶的一萬兩千支二斤臼銃打出的上萬枚六兩鉛彈將包括很多警戒偵騎的三四千敵兵打倒在地,瞬間就對敵人的大部隊產生了巨大的混亂。
緊接著各連弓箭排的四五百名弓手和數百名火器手開始向敵群展開雖然不猛烈但卻具有持續力的射擊。
趁著這個時候,地道出口附近負責保衛地道出口的張萬勇所率領的步兵第四營也開始有所動作。
在從散兵坑內起身的步兵們的協助下,五十四門早已填裝好彈藥的火炮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裏被迅速推出了暴露出來的地道口,在步兵戰士們的簇擁保衛在三四分鍾左右的時間內就推到了距離敵群百步左右的近距離展開了第一輪開火。
猛烈而準確的九斤重彈斜著撕開無數條血肉小巷,幾乎一輪開火就又把近千名敵兵打倒。步兵第四營的各連戰士們也開始紛紛向敵群開火。
所有的這一切,幾乎都是在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內發生的,猛烈的火力打擊下規模龐大的敵群終於全麵的陷入了混亂之中。
近衛第一營在消耗了所攜帶的大部分箭彈、戰亡和掛彩的人接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近一步的收攏傷兵和剩餘的人員,退縮到炮壘附近的組成兩排密集橫隊盾鎮準備迎接最後近戰時刻的到來。雖然麵臨險境,但在基層士兵也對戰役布置大致知情的情況下沒有多少人懷疑最終獲得勝利的將屬於自己。
從敵人側後方向響起的隆隆銃炮聲,乃至看似四麵八方漫無邊際敵群身後發生的騷動雖是早有預料,卻也極大的鼓舞了近衛一營官兵們的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