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擁有重兵防禦的桓台縣的攻堅作戰是張家隊伍第一次在類似作戰中死傷比大於“克雷西魔咒”幾乎一邊倒的輕鬆攻堅戰。
不管怎樣的城池,隻要能夠在局部集中起足夠的拋射火力和攻堅火力,並配備實用而簡便的攻城器具,隻要不是棱堡那類複雜的單純軍事堡壘就會被輕而易舉的攻破。整個青州的攻堅作戰從戰兵營到各參加進攻的戰勤人員,隻有十餘人負傷,三名戰士因為激烈的戰鬥中沒有察覺出嚴重的負傷而流血犧牲。這些傷亡中除了城頭激戰中傷亡於躲在工事中少數精幹分子的伏射外,還有幾個人是被己方的臼銃掩護火力所誤傷的。
戰鬥結束的時候,時間不過剛過正午而已。
作戰繳獲對於隊伍來說也是不小的,除了四五百件可以看的上眼的軍官所穿的鎧甲乃至鳥槍和仿製的臼銃外,還有搜出的上萬兩銀錢。
“讓戰士們在城頭展開午休吧,留下一個步兵連群和兩個勤務中隊負責處理這些俘虜並負責屍體的掩埋。我覺得我們集結在這裏的主力不能把一切準備完畢,耽誤到明天才繼續展開進攻。追殲這一路上的殘敵應該盡快,否則那會給我們日後各縣的清鄉帶來不小的麻煩。”思索了片刻後張海對劉洪濤說道。
追敵兩天以來的兩場大仗就消滅了近三萬之眾的敵人,接近在青州城下城西大營之戰的六成,但在曆次作戰中逐步增強的戰場感覺告訴張海,必然還有更大規模的敵人早已有秩序的向西撤去,必須以盡快的速度將殘敵打垮。
“這一萬幾千名俘虜幹萬處理戰場的活之後怎麼解決?”劉洪濤問道。
“城內的存糧還有不少吧?”張海問道
“看樣子還算充裕,至少一個月內供應這些人是不成問題的。”
張海並不是什麼擁有聖母心的人,以往俘虜到大量的敵人除了少數年少而有改造價值的吸收近隊伍,還有看起來貧困異常而又散漫的輔兵外大部分人都是直接處理掉。然而想到青州城內的許多事後張海卻又放棄了這個打算。
毫無疑問:隨著自己給予敵人沉重的教訓一個接著一個,敵人對自己也早已開始有布置乃至布局。吸收進這些隊伍中看似可靠的人做為預備的戰兵營是存在隱患和風險的,而上萬規模的殺俘則必然會給以後的綏靖地方帶來麻煩。
“可以由一個連群負責押送幾千戰俘去鞏固桓台的防禦,等到青州周邊的張萬勇那裏將附近縣城鞏固後排人來聯絡接應的時候,再送這些人去青州負責舊城牆外棱堡化的改造。”斟酌之後張海決定道。
似乎忽然想起了什麼,張海又讓炮兵連的人統計了下各連所攜帶的炮彈。隊伍出發的時候各門炮都攜帶了三個基數每炮90發,總計四千五多發各種炮彈。盡管兩次大戰的消耗就消耗掉其中的多一半,但剩下的彈藥依然可以維持一次大規模的作戰所需。
“要是敵人經過我們的這麼多次教訓還敢意誌堅韌的同我們頑抗?那我們還真該高看這朝廷一眼了。”對此李峰並不以為意的說道。
“我們發射的不少低裝藥用於攻堅的九斤重彈損毀並不嚴重,特別是命中了城頭的木排工事有所緩衝的炮彈。營匠們必要的修整之後是可以重新使用的。這樣至少兩次攻堅戰的炮彈就不必發愁了。”看到城頭上一發還算圓度完整的重鉛彈張海似想起些什麼似的說道。
三個營群的五千餘名官兵僅僅在桓台縣進行了一個半時辰的短暫休整,便又在號勝中集結起隊伍準備重新出發了。
重新出發並展開快速行軍的隊伍,在天還沒有全黑下來的時候就抵達了四十多裏外的鄒平縣縣城之下。
可負責試探性進攻的輜兵戰士門直接在火把下用登城木板搭在鄒平縣城的牆頭的時候也沒有從城上投射下來的箭矢或石快。
為了謹慎起間,張海等人命各弓箭排的戰士把一支又一支點燃的火把射上了城頭,並讓少量部隊從多處以飛勾登城探明情況才終於察覺此時的鄒平城頭早已空無一人。
很顯然:不少潰敗來的士兵、那些將官們負責聯絡警戒的親信們的通報、讓聚集在這裏的殘敵早就已經聞風而逃了。
在確認了城內沒有大股的伏兵之後,張海沒有打算停留,再此留下了李峰所在的第三營一個步兵連、一個戰勤中隊及一個輜兵中隊總共五百人左右做為縣城的守備人員。
其餘包括九個步兵連、三個炮兵連、十八個輜兵及戰勤中隊總計四千五百左右的張家新軍主力連夜繼續向西展開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