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知府劉鐸雖然依靠新安商人的支持籌集到了足夠銀錢,終於說服了不少戰兵營的參將們。在軍中募及了幾千名年紀不算輕但卻有一定底子的老兵夜襲敵營,因為在北方各營中早就有傳言:朝廷陸師官兵如果被俘,那些年紀稍長一些的中年甚至大齡青年活命的希望渺茫。
“賊人以前往往能以少勝多所依仗者,一曰堅甲、二曰眾多已裝藥彈藥的連射火器、三曰強弓、四曰利炮。前三樣現在的我們這些軍中的先鋒都已經不再缺少,全軍大半的仿製臼銃都在你們手中。你們中的不少同賊人一樣也能夠使用優等的戰弓,還有不少是打行練家子出身,在夜戰中沒有什麼可擔憂的,同時在進攻前:城頭上我軍還會配合你們的進攻。”跟隨北邊兒的敗兵一起退入城中的盧象升鼓舞士氣的說道。除此之外還向這些軍士們將到:城外的賊人雖然可能有七千到一萬之眾,但因為猖狂而目中無人的在沒有多少水師騎兵的情況下分兵圍城,集中一點的攻擊卻能夠擁有足夠的兵力優勢。
他知道,這四千多名十萬大軍及城中十萬青壯中挑選來的人,人數比例雖然看起來不大,卻是下了相當大的血本,顯示了揚州知府堅定的守城決心。
為更近一步的做足準備,同時也為可看一看擁有眾多兵力之敵的決心,張海等人並沒有像以前的攻堅戰那樣在抵達的當日就展開迅猛的進攻,而是讓各排士兵展開充分的輪休以應付可能持續時間更長的作戰。
“揚州城北麵除了有正麵的北門外還有鎮淮、廣儲、便益三門;城西有通泗門;城東有利津門、通濟門;南麵除了正麵的南門外還有安江門及便門。圍困這十座城門,除了我們做為主力的近衛第一營群仍然在正麵的北門準備展開進攻外,其餘各部隊由三百三四十人包括戰勤人員的加強連群及類似規模的炮兵及輜兵組成七百人組成的營群負責防禦。這樣算起來,因為我們每個加強連配合各種輜重炮兵後的兵力多達七百人,又至少擁有八門九斤彈青銅炮和兩門臼炮,加上強有利的步兵火力,封鎖住敵人的城門問題不大。但是我擔心在兵力微薄的城西通泗門附近,敵人仍然可以從城牆頭下城集結兵力。”一名核心弟子在黃昏前的備戰會上說道。
除了有絕對的把握,張海很少直接下達自己的看法,但不少弟子卻已經都知道:很多情況下,一些弟子的看法往往就是師傅的看法。
“近衛營青州城外的兩次大戰都是承擔主力,傷亡損失不小。第四營群隻是在家門口附近負責清理殘敵,幾乎沒有什麼損失。黃昏後,就讓近衛營群分出一個連群負責便益門,由負責原便益門防禦的第四營第二連群潛伏在城西南負責監視城上敵人的動向吧。”很少在這樣的會上發話的張萬勇忽然提議道。
城內明軍的反擊果然選在了城門最少、城外張家新軍相互呼應兵力也不多的西門。亥時剛至,揚州西門城樓上的明軍便開始不斷向早已瞄準好的距離城門很近的通泗門外的第三營營群四連群的營壘處展開了射擊。
幾十門銃炮和十多架投石機接連發射的上千枚炮彈和石彈有不少砸塌了簡單的壕溝崖孔及簡單的備覆蓋,十多名戰士在敵火力下傷亡。但是當城門大開,城內的大軍準備蜂擁出城的時候,迎接敵群的卻是早已瞄準好目標八門分成兩撥接連展開射擊的九斤彈青銅炮。
在急速射之下,幾乎每十秒左右的時間就有四發炮彈在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上準確的直射在城門處的地方,每一輪開火都能打出十多米至二十米深的血肉胡同。擁有眾多兵力的敵人在八門重炮準確而猛烈的射擊下卻根本難以從城門處衝出。數分種內的十數輪火力下傷亡了近千人之後隻得放棄從通泗門處直接展開夜襲反攻。
而與此同時,幾裏之外張家新軍防備比較薄弱的揚州城西靠近城池西南的地方,上百條繩索在百步左右的城頭上輕輕的拋了下來。全身披甲整齊叼著木板以方有人出聲的城內精銳們僅僅在月光和微弱城垛內火光的照耀下分批逐次下了城,並利用早已準備好的浮具渡過護城河在揚州西南外集結。
雖然這些年紀已經不算小的“精銳”們似乎並沒有十分嚴格的紀律,仍然有不少低聲的交頭接耳,但不少人卻相信這樣的動靜至少在百步以外是根本難以察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