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直搗皇城(二)(1 / 2)

在對城頭進行火力準備的同時,抬著似乎是一個超大型單杠一般竹架的兩行隊伍沿著登城板在護城河上整齊而有秩序的衝到了城頭的岸邊。

冒著己方火力準備尾聲時個別掉落下來重箭的威脅,將數十公斤重二十多米的諸多竹子連成的支架搭在了二十多米高的城頭支上。

兩張竹捆架起來的木杠越過城都的時候,在整齊的口令聲中二三十枚重不過十斤左右的瓷殼黑火藥炸彈通過繩子被拉了上去,同時負責拉繩子的人在瓷殼黑火藥炸彈躍過城頭高度的時候迅速拉下了瓷瓶底部直通頂段的火繩引線。一排越過城頭的黑火藥炸彈在城垛的上方連成一片的炸裂開來

這些不算簡單的火力準備當然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殺傷躲在城垛下的人,使其至少不敢輕易麵對這種吊上來的瓷瓶炸彈,而隻能躲避在城垛後的工事中。

第二批被拉上去的當然就不在是這種瓷瓶炸彈,而是近衛第一營群中挑選出來的三十多名做為先鋒的戰士。

本來張海也要打算冒險一試,但這麼危險的攻城方法還是終究被身邊的弟子們勸阻了。最終是周鬆帶領幾個連排弟子做為軍官骨幹與一些挑選出來善於近戰的精銳戰士參加了這場危險的登城突擊。

戰前出發的時候即便在曆次交戰中對敵人都擁有不小的戰力優勢,有“以強欺弱”的經驗,可這麼高的城牆還是讓不少人覺得緊張。

然而當戰士們雙腳等著繩子下的馬鐙般的東西被拉上並越過城頭的時候越來越緊張的心才陡然間放鬆下來。

原來在攻擊的朝陽門以南主要登城地段附近的城垛後,幾乎沒有一個人敢於戰起來抵抗,不是在猛烈的火力和瞬間慘重的傷亡下被嚇的不知所措倒地裝死。

上城的戰士們沒有功夫來判斷威脅,不少實戰中的經驗告訴人們對於這些傷殘或倒地的人每人都要在後腦或後腰處補一槍劍。

一時間,朝陽門附近的城頭上變成了屠宰場一般,上千名乃至更多在猛烈火力準備的殺傷後殘餘下來的人被登上城頭的戰士們用白刃了解了性命,三十多名上城的先鋒幾乎每人都手刃了至少幾十人。

而逃向城牆兩側遠出的敵人,沒有構建起來的城防工事可以掩蔽也沒有重整兵力展開反攻,隻有距城牆不遠的宮城內不斷有彈矢拋射而來卻根本沒有多大準頭也沒有多少殺傷力。上萬支射來的箭隻有千把支落在城頭,五十支命中了在城頭上的戰士們,造成包括一人重傷在內的十餘人負傷。而此時陸續被吊送上城的戰士們已經足有二十餘輪將近一個連群了。

城頭的戰士們完成了新一輪的火銃裝彈後向城牆下不遠處的皇城內乃至南北方躲避在遠處的敵群展開了猛烈射擊,壓製住敵反擊火力的同時讓城頭上原本兵力就過於密集的敵群在混亂下擁擠成一團。原本在城後武裝起來的民眾在不少人喪失了組織和監督的情況下也紛紛逃亡。

見到城上之敵的這種狀態,首先上城第一連群連長迅速命令隊伍向南北兩側擁堵在一起的敵群在足夠的火力威懾之後展開了白刃衝鋒。